正文 第33章 在競爭中成長的紅孩子(2)(3 / 3)

比爾·蓋茨高中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他自稱高中畢業後的第一個願望是,在25歲前把第一個百萬美元賺到口袋裏。他真的做到了。

湖濱中學的畢業紀念刊物上登出比爾·蓋茨的照片——坐在電腦桌前的小鬼,穿著便宜的運動鞋和磨破的牛仔褲,毛線帽低低地覆蓋在額前——還附上標題:“誰認識這個人?”而今,短短20年後,幾乎全美國的小孩都認識他了。這張照片比邁克爾·喬丹的結婚照見報率還高——比爾稍帶狡黠的微笑,向上微揚的嘴角,以及兩邊臉頰各一的酒窩,幾乎成了經濟類報刊雜誌的金字招片。還有他那副大而時時沾滿指紋的眼鏡,遮擋不住的狡猾、靈活的眼睛,雀斑和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如“酷”、“帥”、“超級棒”,總讓人想到這位電腦巨腕的當年。

少年創造奇跡

1974年12月的一個冷天,寒氣浸人,艾倫正穿過劍橋邊的哈佛廣場向蓋茨的宿舍走去。他是從外地專門來找比爾的。他在一個書攤邊停下來,偶然看見一本剛出的1月份的新雜誌,是《大眾電子學》。這本雜誌他從小時就經常買來看。然而這一期雜誌卻令他心跳不已,非常激動。雜誌封麵上是一個阿爾塔(Altair—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封麵上印著醒目的大標題:“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計算機,堪與商用型號相匹敵。”

“我買了一本,急忙翻閱了幾頁,趕忙向比爾的宿舍跑去,恨不得立刻見到他,向他傾訴我的想法,”艾倫說,“我告訴比爾:‘我們現在終於有機會運用BASIC做一點事情了。’”

他成功地說服了比他小幾歲的朋友少打一些牌,而是運用這種技術最終做點有價值的事。艾倫,這個研究過莎士比亞的大學生,想起了莎士比亞在《尤裏西斯·凱撒》曆史劇中說過的話:

“在人類的事務中有股潮流,洪水般的潮流奔向財富。如果一個人被這種潮流所拋棄,則他的一生注定黯淡無光,淒慘悲涼。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海洋中漂浮。我們必須跟隨潮流,順潮流而動,否則,我們將失去人生冒險的機遇。”

在哈佛大學裏,蓋茨和艾倫終日呆在阿肯計算機中心。他們對別人說他們有一種計算機語言,而事實上他們又沒有,這種情況就像我們在考試時想作弊時被人抓住了一樣。現在別無選擇,他們隻有發奮盡快研製出一套BASIC語言才能證明自己並沒有撒謊,而且還必須趕在別人的證明之前,因為其他人也可能在像他們一樣正努力把承諾變成事實呢。

在隨後的8個星期裏,他們兩個人白天和黑夜都在計算機房裏工作,試著去幹有些工程師認為沒法幹的事情——為8080集成塊發明一種高水平的計算機語言。蓋茨停止去上所有的課程,而且連他最喜歡的打牌娛樂也給取消了。

蓋茨集中精力為新的BASIC語言編製數碼,而艾倫在阿肯計算機中心用PDP型計算機做更多的技術性工作。

他成功地做到了這一切。蓋茨後來說在他編寫過的所有數碼中,令他感到最自豪的是他在哈佛的8個星期裏編製出來的那套BASIC程序。“它是我編製得最好的一套程序。”他說。

“我們在恰當的時間裏正處於恰當的曆史階段,”艾倫後來這樣說,“由於我們以前有豐富的經驗,比爾和我擁有恰當的工具,從而能夠利用新形勢下的諸種便利條件。”

母親的影響與蓋茨的成功雖然蓋茨出身於富有的家庭,祖父母也將肯定留給他豐厚的遺產,但他並不能也不想指望用這些錢來開辦他的公司。他祖父母和父母自小便教育他應該勤儉創業,自立自強,這也正是美國中產階級的一貫作風,也是微軟公司的作風。日後婦孺皆知的微型軟件公司就誕生在1975年,它是微型計算機(Microcomputer)和軟件(software)的縮寫。不過時至今日,這個原初含義已很少有人提起,倒是微軟——Microsoft——已經成為一個使用頻率頗高的詞彙了。

一次,蓋茨在與國際商機公司代表的談判中,回答了商機公司設計組的幾十個問題。“問題提了一個又一個,連珠炮一般,”鮑默爾說,“比爾在第一線英勇奮戰。”

國際商機問道:“你們公司像你這樣的人有幾個?”

蓋茨聳聳肩,習慣性地扶了一下鏡框,答道:“可以說我們公司每個人都像這樣。”

然後他攤開手,笑道:“我是我們公司學曆最低的,僅讀過一年大學。”

“那麼你認為微軟公司對此事有把握嗎?”

“沒把握的話我就不會坐在這裏了。”蓋茨調皮而自信地答道,露出天真的微笑。

接下來的技術細節問題,蓋茨一一作了妥善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