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咖會演可不一定會說(2)(1 / 1)

娛樂觀察

也有的演員自身條件與角色不符,這種情況下同樣需要後期加工。張雲明透露,早年他給86版《西遊記》的唐僧一角配音,便是因為導演覺得徐少華的聲音沙啞,不夠柔和、甜美。瓊瑤劇的女主大多楚楚可憐,但幾任“瓊女郎”,無論陳德容、嶽翎、朱茵還是林心如,聲音都算不上柔美,所以最終也都由瓊瑤禦用配音陳惠卿聲演。

老被吐槽,究竟問題出在哪

片方為省錢趕周期,廉價學員湊合用

配音效果遭到詬病,往往和劇組的“省預算”有關。常言道慢工出細活,如上文所述,配音的正常周期是一天兩、三集,精品製作甚至可以一周隻出一集。但據業內人士透露,有些劇組一到後期就開始“哭窮”,要求配音方麵降低預算。為了趕工,常常要求一天配五、六集,甚至曾提出“十天配幾十集戲”,讓配音演員們哭笑不得。

孟宇透露:“有些劇組特別趕,還沒拍完就開始配,前後場次都分不清,錄這場戲,前後發生啥一概不知。”

更有片方主動提出讓一個人多配幾人,令人分“聲”乏術。季冠霖就曾在同一部戲裏配過五個龍套角色,包括乞丐、老太太、老鴇等。張雲明稱:“有時候製片方想趕春節檔,要加急送審,就盡量壓縮成本,讓一天配個五、六集,差不多過了就行。又覺得一個演員配一個角色沒那麼多錢,認為你一個演員配五、六人,不把聲音變一變也沒所謂了,我也不在乎這個。各種情況都有,所以導致粗製濫造的情況常發生。”

按張雲明的話來說,配音市場尚處於一盤散沙的不規範狀態,門檻低,水準良莠不齊,有些配音演員資曆尚淺、經驗不足。“配音公司大大小小的都有,亂哄哄的,有些真的質量低劣。”

在配音圈存在激烈的價格戰,《宮鎖心玉》中“八阿哥”的配音薑廣濤曾指:“賣聲者”是害群之馬,一部爛配音片就可能毀了整個行業。部分影視劇製作方不重視配音,覺得活兒好是其次,便宜實惠才頂要緊,為壓縮成本聘請專業技術不佳的三流配音團隊,自然最後成片的效果也不會佳。

據了解,給大牌明星配音,貴的四、五位數都有可能,部分配音演員可以喊出天價;普通的一集電視劇報酬大致是300-500元,隻比普通白領略高;如果用學員,便宜的70塊一集也有。

配音模仿演員不到位,製片方瞎指揮

時下對配音演員的要求是“盡量貼近片中主演的聲線”,不要“出彩”和“再創造”。網友對明星的熟悉度太高,一旦發現不是原聲,難免要找茬。季冠霖之所以被冠以“神配音”的稱號,正是因為她擅於抓住明星說話的特點,對林誌玲、林心如、孫儷、陳喬恩等女明星的聲音仿真度極高。

業界認為,《錦繡緣》之所以被廣為吐槽,是因為該劇的配音沒有做到“無痕連接”,黃曉明、陳喬恩、喬任梁幾位主演的配音與粉絲所熟悉的原聲相差甚遠。不過劇評人李星文認為,實則是觀眾太厚愛兩位“教主”,所以不管誰配都覺別扭,過一陣也就習慣了,就像當年他看《水滸傳》,也覺得李雪健的配音特別違和,因為李雪健的聲音太特殊,怎麼聽都有宋江“靈魂出竅”之感。

有關“違和”的那些事兒,有時候製片方才是“主犯”。某配音演員透露,在配音圈,配音演員和片方經常會“打起來”。“我們是很被動的,很多時候是導演、製片方,這個人那個人要求你怎麼配,最後呈現出的東西完全背離我們的初衷。甚至於導演和配音導演都走了,從沒參與拍攝的製片方派了人來,這人根本不懂戲,全憑想象、喜好來指導。但隻有出錢的人說話才有用。哪怕導演在,都沒最大話語權。”

他舉例稱,《錦繡緣》的配音問題,很可能不是出於配音演員自己的想法,而是製片方或者導演瞎指揮;針對去年年末鬧得沸沸揚揚的《一步之遙》“舒淇配音案”,他直言:“如果我是配音導演,不會讓那個人配成這個樣子,現在很多人罵配音怎麼樣,但罵配音演員有用嗎?這個東西真的沒有辦法。”

演員胡亂說台詞,後期口型對不上

曾有報道稱,有些明星在現場隻做表情,把台詞亂說一氣,將自己的工作都丟給配音演員,這將導致口型怎麼也對不上,連累配音背黑鍋。配音演員張偉無奈透露,曾碰到演員將“各位將軍、各位軍師”念成“各位將軍、各位僵屍”,把“小的飛馬攔溪打探”,說成了“小的在萊茵河一帶”,“這樣不僅口型對不上,節奏、情感都跟不上。”

有時候台詞還是被硬改的,張雲明稱,“審查的時候,覺得台詞不合適得改詞,改了以後嘴就對不上,畢竟他原來說的不是這句話,你根據需要非要改,就得使勁裝進去,但口型就是別扭。”他還曾遇過一種情況,有的演員表演時情緒不到位,本身沒哭沒笑,但導演要求後期配音來救場,硬是要大哭、大笑,這也勢必導致聲畫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