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咖會演可不一定會說(3)(1 / 1)

娛樂觀察

薑廣濤透露,有一次明明畫麵中演員在動嘴,劇本上卻一句台詞也沒有,“前景是兩個演員在車上,後麵背景裏有幾個人在聊天,但一句提示都沒有,場記說就是普通聊天,配音演員隻好編一些似是而非的話。”

看到不足,業內人士指方向

配音演員與演員多交流,導演宜多把關

有專業人士認為,為了加深對角色的理解,配音演員可以加強和演員在角色方麵的交流。如孟宇所說,此前為徐然配音時,黑妹曾直接找他溝通,包括老公的狀態、聲音的感覺都給予指點。季冠霖給甄嬛配音時,孫儷更要求她每錄完一集都要發給她聽,甚至親自去錄影棚把關。

另外,電視劇導演在配音演員熟悉劇本和角色後放權給配音導演把關,甚至有導演全然不管配音的事兒。針對此,有人建議,電視圈可以效仿電影圈,因為在配音過程中,電影導演始終全程現場把控,給配音演員說戲,幫助他們了解角色的性格,以便有更好的效果。季冠霖就透露,“導演肯定得來棚裏給配音演員說戲,但電影導演,無論多大的腕兒,都一定會從頭跟到尾。”

延長找配音演員的周期,別臨時抱佛腳

在實際工作中,劇組與配音演員接洽的流程,一般是劇組先找到一位有人脈資源的配音導演,再由這個配音導演去聯係和組織配音演員,協調時間和場地。

閻萌萌表示:“配音導演都是配音圈的人,對每個人的聲線、表現力頗為了解,會針對老中青的角色構建配置,一般情況下會試音,每個角色會有兩到三人錄一場戲,讓劇組這邊來聽,選擇他們最喜歡的。”

據孟宇透露:“角色的分配通常需要十到十五天,這是比較傳統、正規的,但經常會有一些急活,拿過來兩三天就要錄,讓你趕緊安排。”

在這種情況下,角色分配經常差強人意,“最早引進譯製片開始,就有配音這個行當,需要翻譯,那麼配音要跟翻譯碰,然後和導演碰,最後再排練,就和排話劇一下,這種流程與現在配音產業的流水賬來比,肯定是以前出精品,現在就很難有精品出現,畢竟在時間上的要求不一樣。”他建議,劇組應延長尋找配音演員的周期,不要臨時抱佛腳。

配音搭配最合適的角色,年齡性格最好都一致

業界還認為,為了尋找合適的聲音,每個配音演員還應有明確定位,像一人同時配多人的情況經常效果不佳,也難以達成“無痕連接”。此前,季冠霖同時給03版《倚天屠龍記》的趙敏和周芷若配音時,就感慨差點精神分裂。

孟宇認為,這就和戲曲角色的生旦淨末醜一樣,“最理想的是找到與角色聲音相符的,最好年齡、性格都差不多。”比如,中音區的他最常配的是中青年角色。《何以笙簫默》中鍾漢良的配音邊江則透露,他剛從學校畢業進配音圈的時候,聲音特別亮,配的都是十五六歲的男孩,特善良、特單純,後麵隨著閱曆深了,才慢慢接觸比較深層次的人物。

選角擴展征集渠道,優勝劣汰

也有人認為,影視劇製作公司在尋找著名演員或著名人物的配音時,可以擴展征集渠道,不拘於專業團隊,優勝劣汰。時下在網配圈同樣牛人輩出,江湖人稱“南胥渡,北小夏”,他們倆一個以為各版“分裂”的唐僧配音著稱,另一個則以“扮演”白娘娘而聞名。胥渡和他的“胥渡吧”,被稱為網絡惡搞視頻第一集中營,而“小夏”則以一人分飾27角的網絡配音特技登上了“年度十大網絡牛人榜”。

對於征集民間高手的想法,孟宇也表示讚成,但他同時指出:“專業圈子大多數情況還是找專業配音圈的人做,可能很少找網配圈的,這也是圈子問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