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新聞發布會”
以現代社會的慣例,若發生重大事故,政府或相關負責單位需要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向社會公眾通報情況,並定期更新信息。就如這次MH370飛機失蹤,事關重大,事態嚴重,馬來西亞當局與航空公司當然有責任定期發布新聞,讓公眾與乘客家屬能夠及時了解事態的進展、事情的真相。
但從這幾天馬來西亞方麵的表現來看,通報的消息基本上都是廢話,飛機到底去哪兒了,大家還是一頭霧水。
這樣的新聞發布機製,坦率地說,遠不如中國一千年前的宋王朝。
有人不禁會發問,一千年間的宋政府有新聞發布的做法嗎?有。對於一個王朝的統治者來說,人心惶惶之時,官方發言、解答民間疑慮無疑是安撫民心的最佳方案。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互聯網、電視直播、新聞發言人等技術手段,宋人也肯定不知道什麼是“新聞發布會”,不過,宋政府有他們的新聞發布機製,叫做“出榜”。榜,即榜文。出榜,就是政府派人在各個要鬧處貼出榜文,通報新聞信息。
對北宋人來說,最嚴重的一次事故無疑是發生於北宋末的“靖康之變”。靖康之恥是指中國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在這一次事件中,宋政府充分展示了“出榜”的重要性。
可以想象,每一個生活在汴京的市民都會迫切地想了解戰爭的進展。但那時候看不了電視,更沒有微信微博,焦慮的市民們該怎麼辦?
首先可以買份報紙看,當時汴京市場上出售的新聞小報,會刊登一些小道消息,不過跟現在的小道消息相似的是,這些小報上的消息真假莫辨,往往更多的謠言被傳播出去,市民們更加焦慮。要想讀到相對可靠的消息,便隻能等政府“出榜”了。宋政府在這次危急中應當說做得還是很及時的,從靖康元年一月到次年四月,宋政府幾乎每天都會在汴梁城內發布榜文,向市民們通報最新消息,以安撫人心、澄清流言。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十七日,開封坊間紛紛傳言金兵已渡過黃河,人心惶惶,“近城居民流離遷徙者,不絕於道”。宋政府準備戒嚴,並執行清野之策,指揮城外居民搬入城內。第三天,即十一月十九日,政府已探知“北兵臨城”為訛傳,原來是抗金將領折彥質部下的一部分潰兵撤退至開封。開封府便貼出榜文:“前日北兵來,係折彥質潰兵,已招安訖,城外居民,各仰歸業。”清野的警報也隨之解除。之前慌亂的市民們也因此而稍微安心。
不過好景不長,十一月二十五日,戰事突然告急。宋政府又出黃榜,告諭士庶:“金人遊騎已及郊畿。”盡管“士庶讀之,莫不驚懼”,但政府顯然並沒有打算隱瞞這個嚴重影響市民情緒穩定的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