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航事件背後的政經魅影(3 / 3)

在空中,3月22日,中國空軍兩架伊爾-76運輸機飛赴澳大利亞。同時,我國還緊急調動了海洋、風雲、高分、遙感等4個型號,近10顆衛星為地麵搜救行動提供技術支持。

所有這些均為不完全統計,但從艦隊規模就可以想象其搜救成本一定不菲。

3月12日,中國政府工作組就曾在中國駐馬大使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強調針對馬航失聯飛機開展的任何搜救都不為過,不存在成本問題。而正在國外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最新的指示仍然是繼續搜救。

而越南方麵,從8號開始搜救,到15日宣布停止搜救,越南至少搜救一周,總耗費4200萬人民幣是非常保守是算法,總成本直逼甚至超過5000萬人民幣。

馬航客機失聯數日來,美軍投入的救援力量包括:“平克尼”號、“基德”號導彈驅逐艦、P-3C“獵戶座”巡邏機、P-8A“海神”巡邏機參與搜尋工作,兩艘艦上均裝載可執行搜救任務的直升機。此外還有衛星若幹。

據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沃倫21日透露,美軍第一個階段共計400萬美元預算投入用於協助搜尋失聯客機,目前已花費250萬美元,預計這筆預算可支持美軍搜尋工作至4月初。

澳大利亞方麵22日出動6架飛機,前往出現疑似海域搜尋。由於目標海域距澳大利亞本土超過2000公裏,空軍的4架反潛機隻能在其上空搜尋約兩個小時,另外兩架民用龐巴迪飛機可以搜尋4個小時左右。此外,澳大利亞還出動了一艘救援船。

澳洲的評論家說,澳大利亞為了國際形象向鄰國伸出了援手。澳大利亞一直致力於樹立一個穩定、高科技的國家形象,有各類專業的人才。所以,關於搜救的費用,澳大利亞政府的意思是:澳大利亞政府向來大手筆,這點錢無所謂。

按照國際慣例,國際救援產生費用一般由事故發生區支付。營救方營救被困人員不收取費用,但營救財物所花費用需要被救一方承擔。

對於馬航這一事件,目前似乎還沒到談錢的時候。對參與搜救各國,尤其是中國和馬來西亞來說,最政治正確的話就是一直重申:隻要有一線希望,搜救行動就會一直進行下去。

或成“911”事件後最大一樁空難理賠

雖然馬航失聯事件仍是待解謎團,但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馬航必須要承擔的責任之一就是賠償。國際評級機構標普的專家預測,馬航MH370班機失聯個案可能將成為“911”事件以來最大一樁空難理賠。

據悉,馬航失聯事件發生至今,多家保險公司已接觸乘客家屬。其中,馬航主要牽頭再保險公司德國安聯已經開始處理初步賠償。安聯保險18日確認,已和其它再保險公司一道支付了部分首筆賠償金,但沒有透露具體金額。公司還表示,對於乘客本人已簽訂的個人保險合同,賠償金額仍有待確定。

德國《商報》預測,安聯的理賠工作計劃於本周內結束,涉及金額可能高達1億美元。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理賠將會轉嫁至其他共同承保的保險商。

一般來說,航空事故的賠償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商業保險的賠償,凡購買了保險公司所售的航空意外傷害險或人身意外險的乘客都可以獲得相應賠償。第二部分是責任賠償,如果乘客沒有投保任何形式的意外險,則隻能獲得此部分的賠償。

業內人士指出,責任賠償會因空難發生地、乘客國籍、承運人等條件的不同而適用不同的法律,在具體賠償金額上往往有很大差距。由於目前仍不確定該事故的原因,無法明確責任主體。不過可以明確的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應根據《蒙特利爾公約》對機上乘客進行責任賠償。

《上海商報》19日援引保險專業人士的表述稱,根據《蒙特利爾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的規定,隻要傷害事故是在航空器上或者在上、下航空器的任何操作過程中發生的,承運人就應當承擔責任,給予每名旅客不超過約合人民幣140萬元的特別提款權。也就是說,馬航MH370航班上的每位乘客,即使未投保商業保險,也可獲得14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

《證券日報》統計數據顯示,失聯航班上共載有239人,根據《公約》規定,馬航所投保航空責任險的保險公司需要為其賠償約人民幣3.3億元。此外,根據《公約》第二十八條規定,家屬可以主張先行賠付,以適應其經濟需求。此種先行付款並不構成對責任的承認,可從隨後作為損害賠償金支付的任何數額中抵銷。如果後續調查證實馬航的確存在過失,那麼超過3.3億元以上的部分還需要繼續協商。

馬航17日表示,截至16日已向147名MH370航班乘客的家屬發放每位乘客3.1萬元人民幣(5000美元)的特別慰問金。馬航於12日晚開始發放特別慰問金。此前馬航表示,發放慰問金與後續補償無關。

標準普爾評級服務的保險評級負責人薩格魯(Dennis Sugrue)稱,馬航事件有可能會成為“911”事件以來最大的一樁空難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