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孩子玩的遊戲很多,跳房子、丟沙包、丟手絹、滾鐵環、彈玻璃球、老鷹捉小雞……可別小瞧這些遊戲,作用大著呢,既可以鍛煉身體,又能培養孩子的溝通協調能力,完善人格,比如跳房子,分成組別進行比賽,能夠潛意識裏訓練孩子集體競爭的意識,比如老鷹捉小雞,可以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能力。現在的孩子已經很少玩此類遊戲了。幼兒園、小區裏有一些遊樂設施,像電動車、組合滑梯等,這些現代工具都注重個體鍛煉,很少涉及到人際交流。
現在小孩兒的運動天性從小就受到抑製。一是現代社會關係複雜,小孩兒在外麵玩,家長總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怕被壞人騙走;二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的小孩兒,容易膽小怕事。比如爬樹這件事,即使小孩兒出於遊戲和冒險的天性想爬樹,老人也會製止,“不能爬啊,會摔著的”,小孩兒隻能作罷。這樣的小孩兒還會養成一個習慣,總擔心別人摔倒,平日跟媽媽一起走路時,還會主動關照:“媽,您可別摔倒。”這不正是老人天天在他耳邊念叨的話麼?孩子懂事自然不是壞事,但如果因此而欠缺一種開拓的精神,我以為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鍛煉的習慣。晚飯後,帶孩子出門轉轉,比如慢走,即使運動量不大,能夠活動活動筋骨,也很好。周末或節假日,家長可安排時間陪孩子打打球、遊遊泳。小孩兒生機旺盛,在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適當的運動和鍛煉,減肥並不難。
學望診推拿,做孩子最好的醫生
小兒望診
小兒科古代稱作啞科,因為小兒有病,口不能言;氣血未定,脈理難憑;所以全看醫生眼力辨別症候。古人因此發展出一套望診的學問。
小兒無所用心,絕少七情致病,大多從“饑、寒”二字上得病,比如腸胃柔脆,容易傷食;皮毛不緊,易受風寒。所以,小兒病在古代也不是很複雜的問題。
但現在又有些複雜了,為什麼呢?一是現在養育上出了問題,比如剖腹產多了;母親親自哺乳的少了;早教提前到母腹了;孩子活動得少了……二是醫藥太過度使用了,小孩兒吃的藥太多,髒腑就亂了。
無論如何,父母懂一些望診的知識總不是壞事,有助於甄別小兒病理。下麵講一下中醫望診的幾個常識。
(1)察五部之色
小孩兒的病,當先從麵部氣色觀察他。
五髒之病在麵上的表現,即與五部的對應關係為:額屬心,頦屬腎,鼻屬脾,左腮屬肝,右腮屬肺。平時要多注意五部的五色變化:如果麵青是驚風之證,小兒肝魂不定,易驚風,天庭青暗主驚風,紅主內熱。印堂青主驚瀉。鼻赤主脾熱;鼻黑胃氣衰敗,大凶;左腮發赤主肝經有熱;右腮發赤主肺熱痰盛。承漿青主驚,黃主吐,黑主抽搐。
最主要的是,麵青主驚風,麵赤主火熱,黃色主傷食,白色主虛寒,黑主痛。
(2)食、渴、便辨證
小孩兒的病,要問三項:①能吃不能吃;②渴不渴;③二便通不通。如發熱、無汗,病在表;內熱、便硬,邪在裏。晝煩夜靜為陽證,晝靜夜煩為陰證。胃壯者能食,胃弱者不能食。胃燥的幹渴,胃濕盛的口不渴。便稠黏,穢氣難聞,為內有滯熱,小便清白為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