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對兒童過度肥胖缺乏警惕,他們往往認為孩子還是胖點兒好,還說“總比什麼都不吃,變成‘豆芽菜’要好吧!”有的父母還常常以孩子“壯實”為自豪,並且以此為資本向親朋好友誇耀。其實在小兒肥胖的表象下,潛伏著巨大的隱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等原本是成人高發的疾病,在兒童中的發病率越來越多,西醫認為其直接原因就是肥胖。其實,所有疾患的真正原因是孩子的元氣變虛弱了,由於壓力大,抑鬱寡歡,活動變少而導致元氣虛弱,由元氣虛弱導致了脾腎肺等功能下降,從而出現肥胖、少兒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等。
單純的小兒肥胖,一般都與營養不均衡和缺乏鍛煉這兩個因素有關。針對這兩個要點,找到對應的方法,我們就能幫助孩子塑造健康的體形和體質。
孩子的病多是吃出來的
(1)適度喂養
現在的孩子幾乎全是獨生子女,家長唯恐“小皇帝”吃不好,三天一湯,五天一補。
家長教育孩子時,普遍有這樣一種心理:孩子啊,我讓你吃好喝好,作為回報,你給我學好就行了,咱倆各司其職,算是扯平了。於是乎,家長拚命給孩子吃好的,以為這樣就盡到了父母的責任。
常常有家長向我谘詢,能否讓孩子每天吃一根海參。遇到這種問題,我總是無言以對,倒不是理屈詞窮,而是覺得這些家長不可救藥。確實,海參是補品,可以大補氣血,對諸多疾病都有預防和改善作用,可是難道成人認為好的食品,對小孩兒就一定好嗎?再者,海參含有大量的激素類物質,孩子吃了會導致早熟,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和發育,這應該算是養生常識了,為什麼這些家長都不知道呢?真為孩子痛心!
父母的過度喂養是導致孩子營養過剩的元凶。營養過剩又是造成小兒肥胖的重要原因。
糾正營養過剩很簡單,給孩子吃五穀雜糧就足夠了。因為五穀雜糧生機最旺,小孩子也處在生機最旺的時候,兩者正好相配。關於五穀雜糧的養生功用,我在本書第一章已有過詳細講述,大家可以翻到前文讀一讀。
(2)均衡營養
吃肉不過量
傳統文化不提倡小孩兒吃肉,古人認為吃肉容易過早激起性欲,而且小孩兒脾胃虛弱,肉類食物不易消化吸收。這點前文我已講過。
現在很多父母在孩子一歲多就開始喂肉類食物,我有一個朋友,寶寶不到兩歲,一吃飯就叫“肉肉”,尤其愛吃魚肉,現在體重已達三十多斤。
家長普遍認為肉類營養價值高,在嬰幼兒時期就培養、縱容孩子吃肉,導致近些年中國家庭的餐桌出現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大部分小孩兒無肉不歡,蔬菜壓根兒就不碰。
肉類食品脂肪含量高,容易儲存在體內,導致孩子肥胖。此外,肉類食品中有些本身就是垃圾食品,對孩子健康有害,比如頗受孩子歡迎的炸雞腿,對孩子的身體隻有傷害沒有好處,因為雞為陽物,是發物,隻能燉不能炸,炸隻會增強雞肉的火性。
家長可逐漸通過恰當的方式,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達到均衡營養。平時,可以將蔬菜和肉一起烹煮,以肉的香味作引子,提升孩子對蔬菜的興趣,或者盡量把蔬菜做得美味可口,再或者幹脆控製孩子的食肉量。
零食別太多
常有人感歎現在的小孩兒很幸福,是啊,由於物質的極大豐富和家庭經濟的寬裕,孩子們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其中尤以琳琅滿目的零食最令人目不暇接,薯片、蝦條、方便麵、巧克力、話梅、糖果……應有盡有,哪一樣不是孩子們的最愛呢?在盡情滿足孩子的同時,家長需要知道,吃零食也有講究。
孩子們大都偏愛油炸膨化類食品,像薯片、蝦條、方便麵等,這類食品脂肪和熱量都很高,易導致小兒肥胖。
中醫認為,脾在五味裏對應甘,小孩兒脾虛,尤喜甜食,比如話梅、糖果、碳酸飲料等,特別是巧克力,不僅含糖量高,而且熱量高,小孩兒過度食用此類零食不僅增加了蛀牙的危險,還容易損害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肥胖。
吃零食過多的小孩兒通常不吃或少吃正餐,一是正餐不如零食有誘惑力,二是小孩兒吃零食都已經吃飽了。沒有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小孩兒吸收不到水穀精微,長此以往,生長發育都會受到極大影響。
有些天然綠色零食,是孩子成長所必須的,像蔬果類、堅果類,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吃此類食品,作為對正餐營養的有力補充。對堅果類零食,家長要小心看護,不要讓孩子邊玩耍邊吃,否則容易梗塞食道,產生危險。
冷飲要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