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無論是醫生還是家人,一定要具有一種共情能力,能夠設身處地地為產婦著想,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的話,就別提給人治病或寬慰了,僅僅治標不治本罷了。
培元氣就可固腎精
腎精不足會造成心火不斂。
《黃帝內經》對因腎精不足造成的憂鬱症的症狀描述為:“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饑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意思是說:這樣的人眼睛發直,沒有神,心總像懸在半空那樣突突突地跳,還常會有饑餓感,但又吃不下東西,伴有心慌、恐懼,總覺得後麵有人追自己。
中醫的治療原則一般都是先治生理,後治心理。這與西醫很不相同。西方人一般出現情誌類的疾病後都先去找心理醫生;而我們不同,中醫認為,一定要先解決人的身體問題,身體強壯了,然後五髒的神明才能清晰不亂,情誌病才能好轉。所以,我們是先調身體,後調心理。
腎虛說到底就是元氣不足,所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好好吃飯做起,通過合理的飲食來培元固氣。胃和腎的功能恢複正常了,心理的症狀就會減輕乃至痊愈。
重智慧高於重容貌
懷孕時,女性為了孩子要使勁吃,而有的人自身吸收能力很強,結果是孩子不胖自己卻長了很多肉,生產之後,女性的元氣又偏虛弱,氣血虛更容易導致肥胖。還有的女性產後臉上易生黃褐斑。
一身的贅肉、滿臉的黃褐斑,這些都對愛美的女性來說,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摧殘著個人的自信心。她們此時往往容易精神恐懼,自我否定,怨聲載道,患上產後憂鬱症。
古代時對產婦的體形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那時女人視生孩子為天職,能不能生才是最關鍵的,並沒把身材放在首要的位置。
其實所謂對女性體態的要求大多來自男性的視野,比如過去大宅門裏都有九曲回廊,那就是讓男人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女人的體態,而且隻可遠觀,不可褻玩。
現在的女性自力自主多了,所以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水漲船高,結果是自尋煩惱的事越來越多。我個人認為:做了母親後,女性的心態應該更加寬厚,都有這麼一個大寶貝了,人生何求?古人說生產可開智慧,女性朋友們應該通過十個月的孕期和分娩,體悟到很多人生的新追求,生活的真諦,汲取新的智慧;而不要太關注自己了,去充分地享受生活以及孩子所帶來的天倫之樂吧!
就恢複體形來說,可找高明的按摩師幫助把盆骨複位,但最好別在月子裏亂拉抻,可在坐完月子後再著手進行。要避免哺乳期間綁腹帶,腹帶會造成氣血不暢,影響乳汁分泌。
至於黃褐斑的問題,有很多女性去美容院祛斑,大多數祛斑效果不明顯。這是因為治標不治本,僅僅表麵的塗抹藥膏效用並不大。臉上長黃褐斑的地方一般循行的是小腸經,心與小腸相表裏,所以真正想治好黃褐斑,重點要做的是調適心情,解決了內心的焦慮問題,黃褐斑才能真正治愈。
如何對付寶寶哭鬧
孩子的誕生既給母親帶來了喜悅,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焦慮。年輕的媽媽麵對一個全新的環境,一個總愛哇哇大哭的小生命,往往是喜悅與憂思並存,很難瞬息間就協調建立好與這個新生命的新關聯。
新升級成為母親的女性,一般無法應付孩子的哭鬧。我家樓上是一對80後的小夫妻,最近新添了個女兒,特別可愛,小寶寶眉清目秀,人見人愛。可是孩子一哭,當媽的就特不耐煩,總愛大吼:“別哭了!”而當爸的總愛使勁地摔門,想把孩子嚇住就不哭了。我在下麵聽著,好心疼這個孩子,反倒就怕孩子不哭了,被氣機憋住。到第二天,又聽到孩子的哭鬧之聲,我才放心。
我們會發現,寫給小孩子的童話大多有一個固定模式,就是特別愛寫後媽的故事。比如《白雪公主》,裏麵就是寫後媽有多壞,還派人去殺害白雪公主。我在自己沒當媽的時候,會理解成這寫的是當爸的多不好,找個後媽欺負孩子。等我自己生完孩子,榮升為媽媽的時候,我才發現,當孩子使勁哭鬧而我手足無措的時候,就會窮凶極惡地大聲責備孩子,甚至是打罵孩子,變得跟童話裏描述的後媽似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嬰兒不會說話,大人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找不到原因,就無法應對,變得特別焦慮,難以控製自己的行為。加上總要給孩子哺乳,睡眠沒有規律,缺覺,腎精不足,肝火旺,脾氣也就暴躁無度了。
其實每個當媽的本性都是深愛孩子的,但我們大多數年輕的媽媽們缺乏基本的中醫知識。孩子哭有幾種情況:比如餓了,孩子通過哭來呼喚母親趕快給奶吃,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再有,孩子哭是一種對肺的鍛煉,如果此時我們就馬上抱起孩子哄,反倒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肺氣足人的五髒六腑才能強健,所以我們要看到孩子哭連眼淚都沒有,給他奶他又不吃,那多半是在鍛煉呢,就讓他鍛煉會兒,對孩子身體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