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意誌力決定孩子的好成績堅強意誌的三種神奇力量(2)(2 / 3)

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誌力的弱者的借口。

——羅曼·羅蘭

意誌力是堅強持久的毅力,是良好的心理品質。一個意誌堅強的人,對於來自社會、工作或學習的逆境和壓力,都能勇敢地承擔,不管遇到多少反對和挫折,他總能堅持下去。辛苦的工作不會使他厭倦和疲憊,巨大的阻礙不能使其氣餒,也就是說,無論出現多麼大的困難,他總是能夠堅持不懈地奮鬥下去,永遠不會放棄。

一個有著堅強意誌力的人,不論做什麼事都不會中途放棄,即使遇到困難,也會迎難而上,最終獲得成功。學習也一樣需要堅強的意誌力。清華高考狀元康金娜,性格有點內向,不太愛說話,但她有著堅強的意誌力,學習也很有悟性,學習習慣與她的為人一樣紮實、認真。她很善於複習和總結,不管題型怎麼變化,都能抓住根本。

雖然在高考時得了省內最高分,但康金娜認為自己並不比大多數同學聰明,她說自己更傾向於“學習用功型”。在學校裏,比她聰明的同學一抓一大把,而她能在高考中獲得數學滿分狀元,並不是自己有多麼高的智商,而是與父母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密切的聯係,她說:

父母從小注重對我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學習方麵,對我要求非常嚴格:固定的時間學習,而不是想學就學。小學時對“粗心的毛病”糾得很嚴,做錯的題一定要做會;初中時必須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學習時要一心一意,全身心投入。

上初中以前,我從來沒有考過全班第一。上初中後,父母把培養我良好的學習習慣重點抓起,長期以來,在我房中貼著格言警句來提醒我。讓我按規範學習,防止隨意性行為。一日反饋法:每天晚上臨睡前,回憶一天學習活動中哪些按規範做了,哪些沒有做好,督促自己明天糾正,防止我養成不良習慣。

父母對我的要求是:一、新課預習的習慣。二、認真聽講,積極動腦的習慣。三、認真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四、及時訂正錯誤,反饋矯正的習慣。五、善於自學鑽研,獨立思考的習慣。六、閉目回憶知識線索,睡前過知識電影的習慣。七、惜時如金平時抓緊的習慣。八、樂於吃苦的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提高得就很快。這個學習習慣到現在我仍然堅持著。

應該說是好習慣成就了我的高考成績。從中學到現在,我堅持常年“背”錯題,完型填空和選擇題中的錯題我都抄在一個大本子上,每天5:30-6:00,雷打不動的是我研究錯題的時間。我的錯題記錄非常詳細,有的一門課一大本,有的一門課兩大本。我學習很“坐得住”,除了上廁所,我可以一坐就是一天。這就非常需要較強的意誌力。英語原來是我的弱項,在班裏是中遊,經過一年的努力就“跑”到班裏前兩名上,我覺得自己的法寶就兩個:一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背”錯題、背單詞。而這兩個法寶是需要意誌力來堅持的。

21世紀是一個競爭和挑戰的世紀,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世紀。好的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在眾多習慣中,學習習慣是其中的重要方麵。中學階段的孩子正處於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處於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美國教育家赫爾認為:“若缺乏內趨力,則習慣不鞏固,習慣不鞏固,則學習等於零。”他把一切學習都歸於習慣的形成和鞏固,話又說回來了,要想讓好的學習習慣堅持下去,就得有堅強的意誌力。

康金娜的母親是一位中學老師,她說:現在的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廣大父母的期盼。但往往期望過高,引導卻不得法,致使不少天資較好的青少年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彎路,父母也頗感失望。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難辭其咎。孩子生活在一定的家庭裏,其性格、道德品質、理想情操的形成都與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認識,從孩子懂事起,我們就嚴格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努力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我覺得我們對孩子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從小培養她良好的學習習慣。說句實話,我女兒不屬於天資聰慧那一種。在我們的引導下,她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她從入學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對她作出規定:必須按時作息,學習要認真,力爭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不可有“驕、嬌”二氣。每次寒暑假的第一天由她自己製訂作息時間表,擬訂學習計劃,並將其貼在顯眼的位置,嚴格按作息計劃行事,當天的事當天做完,可超前,但不可拖拉,讓她養成辦事講效率、生活有規律的習慣。

當她能讀懂一些文章時,我們就有意識地把一些好書放在她的寫字台上。她上小學時就讀完了《紅樓夢》,瀏覽了《百年孤獨》、《老人與海》等世界名著。我們一直注重培養她讀好書的習慣,讓她從中汲取營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每當她向我們請教難題時,我們會誇她不懂就問是好孩子,但我們從不直說這題該如何解答,而是讓她多讀幾遍題目,找出其中的關鍵信息,進而解決問題。同時建議她建立錯題檔案,平時多問幾個為什麼,大膽探索規律。學習出現低穀、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們不會因此對她打罵責備,而是讓她自己靜下心來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就這樣,她漸漸培養了好問、勤思考、愛探索、多總結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