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作文訓練中,我建議用幾個比較熟悉的例子,然後去挖掘它的深層內涵,再來套用到不同的作文題目當中。這樣比較節省收集材料的時間,而且可以靈活地運用,以不變應萬變,效果也相對比較好。今年高考中,我就是運用這種方法,在作文方麵占據了一定的優勢。我語文學得好,得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上高一後,他們就“逼”我寫隨筆,剛開始我為交差而寫,到後來就形成了習慣,這種堅持讓我受益匪淺。不但可以練筆,也是調節心情的方式。“心裏有些東西寫出來心情就會好些。哪怕單純抄寫文章也行,寫字本身就能讓人心情平靜。”
英語聽力。不一定抽大量時間練習,什麼時候有空就聽一聽。我總是在午飯後、晚上睡覺前進行聽力練習。成套的英語聽力題也買過一些,也會買一些磁帶,主要是聽聽老外怎麼說話、找找感覺。大多時候是用學校發的資料。
對英語的閱讀理解。考前兩個月,幾乎每天老師都會發一套試卷,上麵有五六篇閱讀理解。做錯了的題就回過頭讀文章,想辦法自己想通。實在想不通也沒法子,對文章的理解本身就有個體差異。好在一道題不理解並不會影響理解其他文章。堅持是必需的,要保持一種感覺。
答卷時做題的節奏要掌握好,不能太快或太慢。要保持頭腦清楚,爭取一遍做對,特別是計算量大的題目。做題時太過匆忙寄希望於答完卷檢查的做法並不可取,因為自己的錯誤自己不易發現。
我覺得要做好學習這件事,一定得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對待知識決不能馬馬虎虎,更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任何一絲僥幸心理都會在考試中讓你漏洞百出。所以,對於每一點知識,我們都應該認認真真地啃透。再簡單的東西,仔細摳,都有內容。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難題往往難不倒你,倒是一些有關基本概念的簡單問題讓你束手無策,所以,我們不能對知識有一點忽視。
另外,高三選題做時要精做,以課本為綱。要想對所學知識熟練掌握,做題必不可少,但做題時要注意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知識點與方法技巧,並與你已經掌握的做一下聯想、比較,必要時要在題目旁邊寫下你的心得體會,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我覺得參考書不宜看太多,課本才是最重要的。課本上的每一個概念、每一段文字、每一道習題都有豐富的內涵。也許你看到某個知識點時忽然聯想起以前的某點知識,這就是你發現了知識的內在聯係,這樣的學習才更有效。
最後,還要時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寵辱不驚,這樣學習時就能真正陶醉在知識中,不要有太濃的功利色彩。考試後要認真總結,對自己所出現的知識、技巧、心理上的偏差做校正,積累經驗,平時的得失不要計較太多。心態平和,大腦才能有最高的工作效率。高考前,我竟然一點都不緊張,高中三年,我一直覺得隻要自己正常發揮一定是學校裏的第一名。我按照自己的原則積累知識,從容赴考,輕鬆闖關。
說到女兒薑雪峰,薑先生流露出無盡的愛意,他認為女兒成功的特點不是像別人說的那樣有多麼聰明,而是勤奮、好問,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複習時功課時懂得記憶規律。這才是她成功的基礎,他說:
我是計算機工程師,可能是受我的影響,平時雪峰也喜歡搞程序設計。但她很會處理學習和業餘興趣之間的關係,就是把玩電腦當成是學習過程中的“調劑”,兩者相互促進。這與平時我們對她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指導孩子學習時很注意她的用腦藝術。雖說腦子越用越靈,但必須講究科學用腦。最重要的是勞逸結合。不開“早車”、“夜車”,保證睡眠。在學習過程中,要合理安排休息。不同的功課,可以采取交替學習的方法。特別要養成講求效率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