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輕鬆提高孩子成績的法寶記憶的三種魔力(3)(2 / 2)

教育程度:大學

職業:高中化學老師

特長愛好:無

記者:作為狀元母親,您認為孩子在高中階段如何學習才有效果?

母親:靜下心來學習最有效果。雪峰的會學習就是在課堂上能保持一份“靜心”,靜心的學習有助於記憶知識。而這也是高三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為高三的老師都是很有經驗的老師,他們課堂講述的東西都是經曆過多年題海大戰後,濃縮給學生的精華所在,這時抓住課堂的知識,當即消化,就會如虎添翼。

狀元父親基本資料

姓名:薑先生

年齡:48

教育程度:大學

職業:計算機工程師

特長愛好:看新聞

記者:良好的記憶有助於孩子更好地學習,請問您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記憶力的?

父親:雪峰上中學後,我們就教育她注意理解,要及時複習。理解了的東西,更容易記住。我認為在學習中,除了必須死記的材料,如地名、人名、年代等之外,凡有具體含義的材料都應先理解再記憶。記憶之後要及時反複複習,最大限度地減少遺忘。因為人的遺忘是有規律的,最初忘得快,隨著時間推移而減慢。因此,在記憶之後的前幾天裏反複複習是非常必要的。

鍛煉記憶力的良好方法是鍛煉自己的注意力。

——愛德華茲

記憶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過的東西隻有記得住才能增加知識量,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學過的東西如果記不住,那麼學得再多,大腦也是一片空白,等於白學。我們常讚歎一些人具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說明良好的記憶力是一個人能力強的重要表現。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上進心很強,學習抓得很緊,但是,學過的東西總是記不住,學習效率很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記憶力好壞、記憶效率高低與身體狀況、學習興趣、記憶方法和記憶規律的掌握程度密切相關。從身體上說,人身體不好時,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或下降。情緒不穩、用腦過度、神經衰弱等也會影響記憶。從學習興趣上說,一個人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記憶速度就會下降;興趣濃厚,記憶速度就會大大加快。從記憶方法和記憶規律上說,學習者遵循記憶規律,記憶方法好,記憶效率就高,反之效率就低。記憶力差,學過的東西記不住,會使知識增長緩慢,能力發展受阻,進而會影響到人的創造力。因此,家長必須下功夫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

在人們的印象中,高考狀元們除了努力勤奮外,大多是依靠天資聰穎或者非凡的記憶,然而高考狀元薑雪峰卻認為,自己雖然記憶力還可以,但稱不上非凡,對待一些科目,取勝的秘訣是複習時要符合記憶規律。薑雪峰高考時語文130分,作文58分,談到自己的複習安排時他說道:

進入高中後,每個人的心頭仿佛都挑起了分量不一的擔子,大家都意識到要適當的收斂自己的心性來適應高考。不過在我看來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輕鬆的狀態才會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下麵我給大家談談我的考試經。

到了高三,一些課餘活動都偃旗息鼓了,學習成了重頭戲。班裏來了不少很牛的新同學,他們筆耕不輟,連夜奮戰,我看著就有點心慌,於是也學著熬夜,可是我不爭氣的眼皮總會很早開始打架,甚至有時連晚自習都不能保證精力,熬夜計劃隻好作罷。參考書我也隻能勉強做完學校發的那些,開始的時候心裏很難過,可後來也就習慣了,於是又沿著以前的老路按部就班地前進。我想下麵這些不緊不慢、步步為營的學習法是最適合我的吧。

數學,適當放棄法:“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這是大家常說的一句話。對於數學這門學科來說,我認為要根據自己的實力,為自己準確定位,保證基礎題全部答對,並適當放棄自己力不從心的高難題,這樣達到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俗話說“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揚長補短應該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應試方法。我這個小嘴“麻雀”,在數學學習中沒有多大的優勢。在平時考試中,數學最後一道題對我而言難度就挺大的,我經常隻是做出第一問,第二問基本上是無可奈何,屢戰屢敗。在高考中,我一看最後一道題的第二個問題挺難的,於是很快決定放棄這個難啃的“骨頭”,正是由於這樣量力而行的戰術,我保住了“芝麻”——基礎題,隻在較難題目上失去了12分,其他題全部做對,做到了數學考試的超水平發揮。

語文,材料論據法:對於語文學習——尤其是作文來說,積累無疑是個重要的途徑。但如果隻積累而不學會靈活運用,學習效果也不太好,即便掌握了豐富的材料,也隻能像老虎吃天一樣無從下口。所以在這方麵我主張靈活運用重於大量的積累,要善於挖掘素材中的隱藏信息,寫作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