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飯後,要多找同學用外語聊聊天,好提高詞語運用水平,尤其對一些積極的詞組或習慣用法,一定要牢固掌握,這樣會使你的語言流暢。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多做一些閱讀題,多朗讀,這樣既可以熟悉單詞的用法,又可以培養語感。在這裏,要反複強調語感,我認為語言感知力對於外語至關重要。其培養就要靠平時的多讀多寫,不要學成啞巴外語。一句話,學外語離不開“勤”字,功到自然成。
記憶英語的關鍵是把握語感,一旦掌握了語感,做選擇題和完形填空就覺得順理成章,即使說不出道理也能選對答案。這是因為,第一,培養良好的語感需要大聲朗讀,“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每天抽出20分鍾跟著磁帶大聲朗讀課文或其他閱讀材料,不僅能使自己的語音更準確,而且不知不覺就能把課文背下來,這樣背課文就不是一種折磨,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並且不容易忘記。由於高考題多數來自課文,所以背過課文做起題來會遊刃有餘。第二,要多閱讀英文材料,擴大詞彙量,提高語感,掌握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耿欣堅持每天抽出1小時左右讀英語,采用兩遍閱讀法:第一遍隻需囫圇吞棗、掌握大意,培養自己不借助字典的閱讀能力。通過瞻前顧後揣摩文章的意思也能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二遍查出生詞,劃出重要的詞組或語言點,回味文章深層次的含義。這一遍既能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又能掌握一些新的用法,時間長了,學的詞彙量會大大增加。我不讚成靠背字典來擴大詞彙量的做法,這種方法毫無樂趣,由於是死記硬背記得也不牢。有人統計過要真正記住一個單詞必須在不同的場合見到16遍,而隻有大量閱讀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第三種培養語感的方法更有樂趣,那就是通過看英文電影和聽英文歌曲,雖然這對中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反複聽、配合情景也能聽出一些東西,英文電影還提供大量關於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背景,對理解英美等國的風俗、生活方式,以及特殊的幽默感都大有裨益。
狀元杜京的母親,也是一位優秀的英語老師,她說:根據心理學家繪製的“記憶曲線”,人的記憶有兩個遺忘高峰,一是接觸信息後一分鍾,大部分短期記憶在這個時間內將被遺忘。二是接觸信息後24小時,是大部分長期記憶的“鬼門關”。要想保持長期記憶的秘訣就是:“在忘記之前複習它,並記住它。”例如,在背誦生詞和文章後的24小時之內複習一遍,次日再複習一遍。因為複習時自己對這些內容並沒有完全忘記,所以這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看似複習隻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事實上在重複鞏固信息的同時,大腦也在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因此,“及時複習”對加強記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認為增強英語單詞記憶的秘訣在於朗讀和背誦。朗讀和背誦是出口成章的第一步。在背誦的過程中,耳朵可以聽,眼睛需要看,口舌要發聲,大腦要記憶。看似隻做一件事,實際上卻同時調用了聽、說、讀、記憶四重大功率發動機,對大腦皮層的刺激遠非單一的閱讀所能相比。讀得多、背得多,不僅有利於記憶,同時語感和流利度也會在不知不覺中上一個台階。等積累達到一定數量時,就能水到渠成,臨到用時脫口而出,流利的口語自然不在話下。
狀元薑雪峰的父親是一位大學老師,他說:學習英語最難的是背單詞,我認為背單詞要避免“拚字母”式的背法,盡量結合讀音規則和音標來背;二是背單詞最好放到句子、篇章等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背。前一個辦法是背詞的拚法,後一個則是背詞的意義,同時要對詞性音標等做到心中有數。而英語的複習,詞彙是基礎。
英語是一門平時學習積累的科目,是無法通過考前的一陣突擊來使成績得到飛躍的,相對而言,高考中英語考試中水平發揮失常的事情也比較少發生。因此,英語的複習必須從最基礎的詞彙、語法開始。英語詞彙的考試範圍在考試大綱中都嚴格限定了,對於那些詞彙一定要透徹地理解。英語的複習也需要一定數量的練習來加以配合。我認為英語複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練習是跟著老師的複習進度來做練習,在做練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學習上的缺漏,針對這些缺漏進行複習;第二個階段是在對全部知識有了一個總體了解之後進行綜合練習,可適當做一些模擬試題或是以往高考的試題,這有助於鞏固第一階段的複習成果,適應高考的題型、題量,逐步進入臨考前的心理狀態。
英語是一門語言,也是一門工具,不僅要提高閱讀寫作能力,還要提高聽和說的能力。而實際上,由於我們國家是非英語本族語國家,所以一般高三學生所具有的英語水平僅能達到中、初級水平。簡單地看來,英語和語文同為語言,因而在學習方法上也有許多相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