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天才的土壤(2)(3 / 3)

印象對思維的影響

為了充分恰當地顯示印象的力量對歌德思維的影響,下麵我們有必要談一下他用言語表達的他的早期教育的另一個片段。“在房子裏,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排羅馬風景畫上,父親是用它來裝點前廳的。每天我都可以看到波普羅廣場、古羅馬圓形劇場、斯?彼得露天市場、斯?安傑洛城堡諸如此類,這些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的父親,一個精練的演講者,經常會饒有興趣在每個主題上給出一段簡潔的描繪。他總是直言不諱地表白他對意大利語以及有關這個國家的一切的鍾愛。他經常給我們展現他收藏的小型大理石雕刻品和自然飾物,並且總是隨身攜帶,他把大量的時間都放在撰寫周遊日記上。”這個孩子每天見到的風景畫將會對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絲暗示。從這一排排的雕刻品和父親對他們的描繪使歌德幾乎有了第二個祖國。意大利的語言、意大利的太陽、意大利的曆史都成了他想象力的發源地。我們還知道以後他在意大利的旅居生活對他的作詩風格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不管是優秀的還是拙劣的。我們能為孩子所做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讓他們對藝術形成正確的態度。例如可用米勒風景畫中廣袤無垠的空間和簡約不朽的畫像使孩子們身臨其境。我們不能做得更好,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不管怎樣除了翁布裏亞畫派的大師們所熱衷介紹的,我們的一些圖畫就像是一扇扇小窗戶,讓我們領略到各種異國風情,這些都是孩子們渴望的風光景致。通過卡片或照片對每一個旅遊景點的回憶都可以使孩子全神貫注於他的父母親曾經遊曆和知道的國家。等他長大成人,他就會尋找這些與圖畫相同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父母親曾經去過那兒,而是因為孩童時就已夢想涉足,因為那兒為他提供了想象的源泉。

關注公眾事物

我們發現需要喚醒所有國民來關注公眾事物,需要“孩子”的教育來分擔:他告訴我們在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極大地擾亂他平靜的心境。那是1755年11月11日發生在裏斯本的一場地震。一貫平靜安寧的世界突然發生一陣恐怖的震顫,接著大地開始顫抖、斷開,眨眼間,一座巨大美麗的城市,連同房子、塔樓、城牆、教堂、宮殿和六萬具生命被大地的裂口吞噬了。煙塵火舌籠罩著殘骸廢墟。造物主,天地萬物的製造者和支持者,正如教義第一章所宣稱的那樣聰明睿智、寬大仁慈,但卻用毀滅來報複人類的公正與不公正,揭開了他仁慈的偽裝,年幼的心靈渴求把它從記憶中撫平,但卻是徒勞,越想忘記越難以磨滅。從那以後,明智的學者都不同意將這一現象強化重現。然後他又告訴我們來年的夏天他又有機會領教了《舊約全書》中憤怒的造物主。可怕的雹暴震碎了新式房屋的窗戶,淹沒了房子,大水沒及膝蓋,女人們大喊大叫。造物主應該憐憫他們。他的信念被雙重地動搖了,他對造物主的父仁和人類的效忠都開始懷疑——思考的種子在不久的將來就要結果了。在那些熱愛思考的孩子們的腦海中,由於沒有受到深刻反思力量的震顫,認為難以預料、無法預防的自然災害是不會發生的。與年長者相比,他們或多或少對這一方麵考慮得少一點,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生疏新鮮的。關於災難方麵的消息沒有隻言片語的報道,即使提到也隻是以一種漫不經心的口吻。每天我們麵對的生活都是“天佑”而無法加以準確解釋,我們不可能做到一個觀點是另一個觀點的鋪墊:我們在這些對照中會感到“虔敬造物主的聖跡”。當孩子們第一次被公共或私人的災難攪得心煩意亂時,我們就得教導他們要麵對這些神秘的事實。我們不知道,我們也不打算知道,自己有局限性。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每一件事的話,就沒有信仰造物主的必要性,因為我們隻相信我們所能見到和理解的。如此之多珍貴生命的突然逝去可能意味著生死就在我們眼前,在造物主的心目中死亡不是神聖最終的事件。我們相信人類將繼續生存下去,並能很好地行事。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創造者,因為他是我們和他們自己的造物主。挑戰堅定信仰的機會應該作為鞏固而非削弱宗教生活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