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天才的土壤(2)(2 / 3)

但令人惋惜的是,這種學問並沒有被英國孩子吸收,英國的每個郡,乃至每個城鎮,聯係都很頻繁。不管是出於曆史還是個人原因,我們急切地想知道為什麼大部分大陸國家可以成功地激發他們孩子的愛國主義熱情。我曾聽說在哈爾茲山穀的一位父親告訴他5歲的兒子蒂利有非常著名的行軍場景。果然這個孩子在山穀裏見到全副武裝的士兵,還有以蹄抓地的馬兒頭上插著羽毛,隨風搖曳。而且在布魯格斯,小頑童會告訴你哪裏可以發現瑪米林作的畫像:在黑格你看到一個工人領著他的孩子們在觀看畫展,並不時作出解釋。你也許不知道究竟,但顯然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現在也許有80%的英國出生的孩子再無此興致。這兒大概有兩到三個原因可以解釋我們教育上的失誤。第一,我們天生就信奉教育的“實用性”:如果我們會讀寫、算賬,我們就可以謀生了;如果我們能用法語玩耍、唱歌、表述,就完全可以立足於社會;或者如果我們掌握了足夠的古典文字和數學知識,就可以有助於我們事業的成功。但隻知道過去的史實或鄰街角落的事情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總是紙上談兵,勾畫著長遠發展的想法,如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富足高貴,這有用嗎?這也是老生常談,實用功利的教育實是太不道德,因為它抹殺了孩子們智力發展的氛圍。 第二點應從我們對過去必不可少的評價出發——“我們都是國民!”我們堅信我們知道一切應該知道的事情,做一切值得去做的事情。對於過去的傳統和回 憶,我們總是不屑一顧,傲慢以待。如果作者不能將它陳述得清晰明了、引人入勝,那麼曆史故事就一點也不顯得崇高偉大:“我知道的家夥”任何一天也許都會有所成就!這兒沒有什麼比看到衣冠楚楚卻顯出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脫口而出的隻是淺薄的冷嘲熱諷更讓人受不了的了。他們不會說“阿瑞”和“阿瑞特”,他們總是在假日裏興高采烈地去觀看帶有古風古貌的紀念物。我們已失去了尊敬的習慣。

第三點,是與我們對過程的特定趣味截然相反的,也許這一點更易體會。我們從內心深深地感到自吹自擂是令人極其厭惡的。我們不會為了增加自己的私有財產而去這樣做,對於通過試圖頌揚過去來自自命不凡地認為自己也是國民之一,我們無意識地采用了同樣的原則。我們知道這類知識是不無益處的,而且不論孩子成長的階段如何,他都有權與過去曆史保持聯係。既然我們已經為孩子指出教育上的缺陷,毫無疑問我們應找出方法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