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天才的土壤(1)(2 / 3)

在一個聖誕節之夜,他的祖母發明了一項指引這個男孩此後整個一生的娛樂活動,這就是著名的木偶秀。在《威廉?邁斯特》這本書裏我們可以看到詳盡的描述。威廉的母親說:“12年前的聖誕夜,我實在不太走運,由於給你們看了一場蹩腳的木偶劇,多少次我屢遭訓責!也是第一次讓你記住了戲劇的內容。”“噢,請不要責怪那些可憐的木偶,也不要後悔你給予我們的愛和母親般的關懷。那是我在那所嶄新空闊的房子裏享受的唯一一次快樂時光,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現在它仍不時在我眼前浮現,我記得當時我是多麼驚奇。在我們按以往習俗收到禮物後,你讓我們坐在通向另一間房子的門前,門是打開的,但跟以前讓我們穿來穿去的有所不同,門口的景象一時讓我們難以想象,裏麵慢慢地升起了一個平台,用一塊神秘的簾子遮著。所有的人都站得很遠。我們都急不可耐地想知道這個半遮的帷幕後麵那些閃閃發光並不斷發出響聲的到底是什麼把戲。當你示意我們坐在凳子上,耐心地等候時,我們的胃口被越吊越高,最終我們還是安靜地坐下來。隨著一聲口哨,幕簾緩緩升起,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是廟宇的內景,基本色調是深紅色。祭司長塞繆爾和喬納森出現在舞台中央,他們神奇多變的聲音對我來說也許是世界上最動聽的。緊接著上場的是索爾,他對於那些公然向他和所有人民挑戰的肢體嚴重殘障的鬥士的魯莽無禮全然不知所措。當傑西,矮小機靈的兒子蹦蹦跳跳地上場時,我更是激動不已。隻見他拿著曲柄杖、牧羊人的錢囊和彈弓,說:‘尊敬的國王、君主陛下,如果您能允許我出征,我一定要和那個凶神惡煞的巨人決一勝負!’第一幕就此結束了。但觀眾比以往更具好奇心,急切地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並祈禱音樂可以馬上緩緩響起。終於幕簾又一次拉開。戴維盡力將這個妖怪虛幻成空中飛禽與地上獸類的結合。菲利斯汀卻不停地嘲笑恐嚇他,奮力地跺著雙腳,最終像一團泥巴被四分五裂了。接著一群貞女高吟頌歌:‘索爾痛擊他千次,戴維擊他萬次!’巨怪的頭顱被砍下,而矮小的勝利者順利地迎娶了國王的女兒。”這兒我們得到了事業成功的第一個暗示。

一種使命正悄然走向這個頗有詩人氣質的孩子,也正如像許多其他的一樣,漫不經心沒有任何征兆。從那以後,他就一直生活在戲劇的環境裏,而且他生活的環境是值得被設計成戲劇情境的,我們也能夠理解在他的餘生,朝著韋默豪華劇院走去仍是他合意愉悅的消遣。我們從《威廉?邁斯特》中的許多細節中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因為有了這個念頭怎樣變得對其越來越癡迷不已。他像所有的小孩一樣,如何在儲藏室裏窺探尋求曾給他無窮快樂的木偶,他是如何懇求他的母親把它們賞賜給他的,他又怎樣為它們設計各異的服裝,讓它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又怎樣逐漸地通過自己寫劇本讓木偶出演,經常一人分擔幾角,而他的表演如此到位,發音如此清晰,以至於他的嚴厲古板的父親,剛開始隻是不以為然地看著他新湧出的興趣,後來也不得不感到這終究還可以成為教育的工具。許多父母親沒有想過他們的孩子會成為未成熟的兒童詩人。當他們從鄧克和喬迪身上看到他們的行為方式時,感到一絲疑惑,又有一絲驚詫。他們在考慮怎樣鼓勵孩子通過興趣與嚴肅的追求,使兩者可以互相促進。孩子天生是詩人,他們可以生動地描述他們所見到的生活,並用心將它編成沒完沒了的劇本。將這些自然的天賦歸於教育的貢獻,這一點毫無原因。而實際上接下來的探討更要謹慎。如果孩子沒有使課本戲劇化,沒有在《理查德》和《薩拉丁》中扮演角色,沒有與庫克船長同遊,沒有陪同弗林德斯?皮特利發掘古物,就不算是有學問。他用心學到的知識並沒有被吸收同化,因而就難以變成自己的知識。所以,孩子無論如何應學會運用敘述來表達自己,他們應該全麵詳細地描繪他們知道的事務,直到能領會幽默,“扮演”各種角色,臨摹各種場景,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一直興趣盎然。另一方麵,這也暗含著一些危險的因素:事實陳述也許比事實本身對他們的意義更為遠大,對事實的描述占據了他們的整個大腦。基於此因,孩子們不要恣意地將任何事都以舞台或舞台道具的形式想象,生活不是木偶劇。他們將發現,他們想要椅子時,會浮現出寶座的影子,沙發呈現出輪船的模樣,尺子也許會根據情結的需要變成節杖、手槍、長劍,事實上,為了不驚擾孩子,完全不必要對那些無足輕重的瑣事投入過多的精力。通過對現實單純的聯想,就足以提供給我們豐富的道具、愉悅的場景,通過對船上船員的刻畫就可以創造出兒童劇本的原形——“燈塔與月牙交相輝映。”可以看出在莎士比亞滿是逗趣的詩篇中充斥著一絲嚴肅,難道我們就不可以在《亨利五世》的序言中找出相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