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僅有一次忘記了他童年時的諾言:永遠不進酒館,他喝了酒並感到了羞愧。在這羞辱慚愧當頭,他又陷入了更糟的情緒——他要品嚐色欲。但那個女人比他年長,剛剛跳出火坑,教導他——要貞潔。這一點已深入他的骨髓,嫻熟之極以至在他準備與她結婚之際,他還沒有摸過她的手。我們無從追溯托伊費爾斯德克的愛恨情仇,但應知道他的大概情況。對於這兩個年輕人來說,生活就是冷峻直接的衝突,他們都咬緊牙關,奮力抗爭,最終不是以悲劇結尾,就是以喜劇團圓,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這都是教育賦予他們的,他倆都是在乏味無聊的學校中習得這些的。自然是一個嚴厲的女教師,它被熾熱地愛著,但在人類提供的各種方式的幫助下,每一個均能成功地“朝聖”。若提及直接教育所能給予的幫助,更簡直是微乎其微,使人覺得有一絲悲哀。擺在我們麵前的問題是:直接傳授和訓練對於性格的形成改變究竟有多大的幫助。也許我們在《裁縫哲學》和《喬?尤爾》坦誠悅目的記錄中會得到的更多。在這些孤獨勇敢的年輕朝聖者的指引、幫助和激勵下,考慮一下我們應做些什麼,這是有益的。我敢於推薦這兩本至誠的書,雖然《喬?尤爾》是一部小說,但《裁縫哲學》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同樣的東西:事實融於浪漫的情調中,因為我們感到這兩個必定是真實的,它們有助於我們正直素質的培養。我們多次被告知湯姆斯?卡萊爾的不快與痛苦,以至於我們會忘記我們應怎樣感謝哲學家,正是他們仍對現代社會的坎坷不利情形抱有希望和目標。為了現在的目標,我們忽略了我們所譴責的托伊費爾斯德克生活中所經曆的沮喪痛楚,而這將是我們成長藍圖中所不可避免的。我們也忽視了我們所敬佩的堅強不屈的美德也是教養的結果。這也同樣適用於喬?尤爾,他的結局可謂皆大歡喜,但這都歸於他所鍾愛的聰穎妻子的才能,是她幫助喬度過了像壓在卡萊爾身上的抑鬱沉淪期。這就是勇敢記錄的結尾:“喬,你的生活並不是毫無意義,安寧的童年,孤獨的青年,獨自勇敢地與生活的坎坷相抗爭。即使隻能征服一些,但也毫不徒勞。你返回田園,妥善打理已荒廢的莊稼。在滿是荊棘的生活中得到鍛煉,在重要學習過程、重大突出事件中把握價值的內涵。你學會了解女人的激情,並體會生活所賦予的第二次偉大的體驗。你像埋葬父親兄弟一樣,埋葬了利納?塔恩。在這人類共有的傷心之時,你聚精會神地學習知識並逐漸變得謙遜。你在逆境中奮起抗爭,從不妥協,雖然長期孤立無援,但你仍堅持不懈,咬緊牙關,吸取知識,顯示了這一時期絕大多數人所渴望的崇高勇氣。”喬如此有意義的生活難道不值得撰寫嗎?
正文 第38章 環境與性格(3)(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