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孩子步入學校後的家庭教育(2)(1 / 3)

他們的孩子完全相信他們,因此給予他們信賴,期待他們的忠告,而且自然地以適當的敬意和尊重對待他們的父母。有一種虛偽的尊嚴有時會使父母喪失信譽,一個自私和專製的父母對他的孩子要求得多,給予得少,傲慢地對待他們,而孩子們則反抗,提出與他們的父母完全相反的要求。但是這還沒有觸及到問題的關鍵。很少有孩子能抗拒始終如一地擔當起一個更高權威的代理的父母向孩子施加的威嚴。因為他被認可為統治者的代理,所以他更是一個管理者。但是也有一些“關係緊張”的時候,其中,當孩子明確地意識到他自己是學校共同體的一個成員時,這是最為費勁的時候。現在父母所有的機智要起作用了。現在比過去更有必要讓孩子意識到家庭權威,隻有這樣他才知道他如何立身,以及他在學校的作為有多大程度的自由。“噢,媽媽,媽媽?為什麼當時你不教我這麼做?”這是一位做得不好的、可憐的,因為忽視了他的工作而陷入恥辱的蘇格蘭年輕人的哭喊。而這恰恰是每一個在學校生活期間沒有感受到家庭鐵腕壓力的男孩和女孩都有權利說的話。他們有權利為日後生活中的幾乎任何道德和能力上的失敗而回過頭去責備他們的父母。但是對權威純粹的強調並不會起作用,這是一個有關太陽、風和旅行者的棉襖的故事。隻有在全能的溫和的力量下,父母才享有至上的權力,但是這並非是柔弱、無言——這些都是沒有力量的,而是有目的的、堅決的溫和,這才是它的要義,隻是“因為它是適當的”。

2.對父母的感激

父母會發現,為了他們的孩子,他們要做一些極為精細的活,這種事在人與人之間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甚至是在父母與孩子這樣的關係中做這樣的事情也需要策略和辨別力。例如,他必須培養孩子心中的感激之情。對忘恩負義的人沒什麼好說的,即使在古代人之中,忘恩負義也被認為是極為可憎的。然而,還有什麼比把利益看成自己理所當然應得、把責任看成他人理所當然的義務更為自然的?我們總是高估自己應得的東西,卻無意讓自己處於其他人的位置,去看看別人為友善所付出的代價,所以感激之情當然不像野生的水果,隻要有土壤自然就可以培養出來,光有心是不夠的。現在沒有人對任何生靈的感激能夠超過他對深愛自己的父母的感激,如果要讓這個人去體會那神聖的感激之情,就要通過父母用他們的愛和他們永不停歇的仁慈在他心中喚起那令人愉悅的感覺。非常遺憾,但事實是,孩子們是非常麻木的,就像他們對陽光、花朵或者是生活中其他任何令人愉悅的事物的看法一樣,他們認為父母的好隻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一位母親熬到深夜為她的男孩子們補襪子,對此她什麼也不說,而男孩子們穿上襪子後,也很少知道他們是否穿著有洞的襪子。但是經常用這樣的事情去提醒孩子是多麼地糟糕,比如用“看著,我是怎樣不得不一直為你工作!你什麼時候也為我做同樣多的事情”這種話確實太可惡了,而且是最有害的,這種話不僅僅會激怒聽者,而且取消了孩子欠父母的情債。但是在“這些讓母親坐到深夜的大洞”的問題上,溫和地打趣,如“別在意,我的孩子,要知道,為你工作是媽媽的快樂”這樣的話會讓他記憶深刻。而且如果這樣以後男孩還不表示,“當我成為一個男人時”要給媽媽買絲綢、緞子、珠寶,那麼這樣的男孩就是無能的。如果有必要為了孩子們而去做某些事,那麼讓他們知道,但是不要因為麻煩而責備他們,不要把做這種事當成苦差,而要因為為了他們的緣故把它當成一種快樂。也就是說,作為一種愛的表示,而不是對服務的索求,父母應該為他們的孩子做出好的行為,就像孩子也要送花給媽媽一樣。因為感恩不是什麼其他的東西,而是愛的流動,而且隻有愛才能激起愛。

3.體貼和禮貌

另外一些愛的表現——體貼、禮貌和友好也是這樣,父母應該從他們的孩子那裏得到這些,不是通過他們對孩子要求而是愛的情感促使他們的孩子這樣做。製造服務、盡力、奉獻的機會,讓孩子感到他們的體貼是他們父母生活中的一種力量。我知道一個女孩,當她十多歲的時候,她第一次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是她有任何使她媽媽滿足高興的力量。不要忽略每天小小的、普通的體貼和關心,——放一把椅子,站在旁邊,或是在適當的時候落在後麵,在桌邊時關心的眼神、傾聽的耳朵以及對問題或指導做出敏捷的反應。讓孩子感覺到,對這些事情的忽略會使充滿愛意的心受到傷害,而履行這些事情像陽光一樣令人振奮。而且如果他們有時沒有做到,那也隻能是他們忘記做了,而不是不願意,也不是把生活中這些令人愉快的事物看成“都是無意義的”。還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間不斷進行友善、親切、眉眼唇間的令人愉快的交流。讓男孩子認識到,一個明亮的眼神交流“早上好,媽媽”會使媽媽感到快樂,而一個轉過臉去的冰冷的招呼則像一朵隔在他媽媽和太陽之間的烏雲。父母傾向於不討論這種事情,因為他們不想對自己的孩子死死地揪住不放,說出“給我你欠我的”之類的話。但是這種處理方式不是看待這種事情的恰當方法,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個人問題。華茲華斯有一首深具啟迪意義的小詩,它正好說明了我要表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