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向孩子灌輸有益的知識(1)(1 / 2)

孩子們對於所有的知識有無窮的理解力,這些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通過他們的感官媒介變為他們的財富。通過他們所見到的和樂意做的,你可以為之增添無數的事實和不計其數的聯想,孩子們有能力去理解所有這些事物,他們不會用呆滯的眼神或麻木的表情來對待你。相信我,對知識的渴求是他們的本性。

——夏洛特.梅森

“現在,讓我們開始討論今晚的重要話題吧。首先,我們的願望就是改革!這不是通過國會法案而實施的改革,但我們的確渴望有所改變!世人會認同這種看法嗎?他們會對即將到來的改革運動產生共鳴嗎?我們已感受到改革的必要,這使我們坐下來對這一主張長時間探索和思考,也看看其他人會怎樣做!”“別犯傻了,內德!你說的好像全是些玩笑話!我們心情急切,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能忍受如此浪費時間。你可真是一個稱職的會議主持啊。”“親愛的,你在開玩笑吧,一個人怎麼可以對賞臉赴宴的朋友們頤指氣使呢?”“克拉夫夫人非常正確。我們的目標是塑造‘積極向上的孩子,並為此努力!’所以,朋友,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自己的麵子而有所顧慮,但可不要讓任何顧慮把正事給攪和了。”“那好吧,亨德森,你是我們當中性子最急的,就從你開始發言吧。”

崇尚科學,培養開闊的視野

“我可不知道我是排在第一個發言的,但為了節省時間,那就從我開始吧。我所抱怨的是我們的極度無知,確切地說是我自己的無知。最近幾天,夜晚有霜降。看呐,上天賜予我們一幅多麼壯麗的景象啊。唔,我們家的一個孩子,我想他有點偏愛天文學。‘看,爸爸,好大的一顆星星啊!它那麼大,即使沒有月亮它也能使夜晚亮堂起來。它不總是在那兒,它的名字是什麼,它會去哪裏呢?’這個男孩的心理正處在‘求知心切’狀態,我能夠告訴他的每一件事情將會成為他一輩子的財富。”“‘那不是一顆恒星,它是一顆行星,湯姆。’我隨便地講了一些行星和我們的地球多多少少地有點相像,做出這樣的回答是我對他那強烈的好奇心所能提供的一切。至於他的另一個問題,一顆行星與燦爛的星河中另一顆行星如何不同,倒把我給問住了。我本來就沒有什麼知識,所以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傳授給他。隨後,他傾注自己的全部智慧,辨認出眾多星星,就像休?米勒一樣,難道不是這樣嗎?他用一根別針在紙上把星星的位置刺出來。‘它們有名字嗎?這是什麼,還有這個?’‘這三顆星星屬獵戶星座。’——你信不信,到目前為止我也就隻認識這幾顆星星!他連珠炮似地提出了很多切中要害的問題。我嚐試用並非他所需要的大量課本知識來回答他。那是一種對展現在他麵前的,他渴望知曉的壯麗景觀的‘歪曲’的認識,他使我陷入了絕境,直到他的媽媽打斷我們:‘夠了,湯姆,不要用你的問題逗弄你爸爸。’也許這是一件細微的小事,但你們知道嗎,我那天夜不能寐,或者更恰當地說,我確實睡了,還做了夢,醒過來後就再也睡不著了。

我夢見小孩正因饑餓而哭泣,我卻連一塊麵包皮也拿不出來。你們知道的,有一些夢境是那麼的真實。道德責任感鞭笞著我,孩子由於心靈的渴求在哭泣,他要麵包,要得到一粒智慧的種子。像這樣的事攪和著你,從那一刻起,我產生了一個關於父母天職的新的觀念,我也意識到我並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那晚我決定尋找一些途徑來幫助我們自己和處於同樣無知處境的成千上萬的父母們。”“唔,亨德森,你不是想說要每一個父母都成為天文學家吧?一個有其他工作的人怎麼能夠應付這一需要奮鬥終生的研究呢?”“不是這樣,但是我的確認為,我們對科學的崇敬激勵著我們要有開闊的視野,赫胥黎在某本書中將科學和他所指稱的‘普遍知識’加以區分,‘普遍知識’,我認為是對我們周圍的客觀事實的認識,包括自然界的客觀事實和社會的客觀事實。不能回答如湯姆提出的那一類問題讓我感到羞愧。每一個人應該對孩子可能隨時質疑的自然現象有所了解。但是怎樣獲得這方麵的知識呢?書本嗎?唔,我沒有這樣講,但是你可以從書本中了解大部分的事情。至於認識這些事情本身,就讓我聽在我之前了解它的人給我介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