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件東西完全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那麼我們的每一項基本欲求,還有每一種愛和每一次欲望,都有一種放縱的傾向。未加引導和調整的合群性欲求可能會導致無窮無盡的四處閑蕩、整日聚集。滿足好奇心的原則有可能會出現無節製的對閑言碎語的喜好,這樣的閑言碎語總是那種零碎的、毫無連貫性的知識的碎片。雄心壯誌、野心勃勃、對權力的追求,在我們一有事情要處理的時候,就會活躍起來,我們對孩子、保姆、甚至狗啊、馬啊,都會頤指氣使。這當然無可非議。一個人若沒有權力欲(相對而言)就沒有能力去統治管理。你家中有沒有雇用過一個“管理”孩子很出色的保姆?她一定是個有著強權欲的女人,她的野心在她的保育領域內愉快地找到了應有的位置。然而,對權力的喜好(除非這種喜好得到適當及時和仔細地調整和控製)會導致專製性的行為——也就是說,導致對在我們的權力控製下的人施加非法的、有害的行為。不僅如此,我們可能會在強烈的權力欲之中失去自我、失去控製,陶醉於其中,以至於我們會做出某個極壞的、不可挽回的殘酷的行為,給孩子纖弱的身體或者敏感的心靈造成傷害。我們最終會如夢初醒,卻隻能有無窮無盡的悔恨。
我們並無心傷害,隻是在教給孩子們服從,哦,天哪!我們卻已經扼殺了一個孩子。在過去的幾年中,在報紙上有過一些濫用權力的故事,行為暫時失去外部 的控製,這些故事不管是真是假,都應使我們所有人觸及到我們自己的心靈而沉靜下來。因為我們可能會相信,做那些事的人並不比我們自己惡毒,他們有機會做壞事,而且他們也做了。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機會。但是讓我們正視自己,看清楚那些促使他人瘋狂犯罪背後的原則,在我們的天性中也擁有。而且不管這樣的原則是使我們過上高尚的生活還是走上犯罪的道路,都不能解釋接踵而至的災禍。我們需要神聖的善意去做某件事,不做某件事,需要懷著良心,勤勉地去尋求自己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這種善意使處在權威地位的我們保持溫順謙和的心態,而且總是要記住一個人即使被賦予了權力,也應該虛懷若穀。但隻有我們對自己在涉及權威的事情上的傾向保持充分的警醒,我們才有可能信任自己會對在身體上、靈魂上纖弱、敏感如小孩子的人恰當地實施法律。我們須記住,一個詞語、一個眼神都有可能造成傷害,就像一拳揮過去的打擊一樣。心懷治愈的動機,卻真的有可能傷害了他人,在我們使用刀子之前,必須好好地檢討自己一番。根據我們當時的心境,用譴責和懲罰,稱讚和獎賞的辦法,不會有手到病除的療效。
我們不僅要對自己被授予的權威保持頭腦清醒,也要習慣於充滿智慧的溫順謙和。我們必須要非常謹慎地選擇對我們的孩子行使責任的人。要讓那些對我們的孩子行使責任的人成為擁有文化底蘊和良好個人修養的人,而不是僅僅掌握了來自於內省的不健全的個體知識。要讓他們通過學習對我們人類來說都適用的行為的原動力、引導性原則,從而對自己的認識更廣博、更謙恭。毫無疑問,放下我們的權威,讓孩子們走他們自己的路,或者遵循他人的規矩,要比我們在發號施令時,時刻保持對他們的警戒要容易得多。但是這由不得我們選擇,我們必須用心去管理。對孩子來說,我們這樣做很有必要。但我們必須經常檢討自己,以保證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力欲在塑造孩子性格方麵合法地運用,而且不要粗魯地冷落孩子,譏笑嘲弄孩子。可以想象,我們成年人都不能忍受自己敷衍孩子,打擊孩子,更不用說“為了他們好”,而隨意地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