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讓孩子遠離抑鬱的陰影(2)(3 / 3)

不良情緒成為一種習慣

“埃爾莫爾夫人說得對,她沒有病態的幻覺。我已經對多蘿西小姐進行了觀察,已有了自己的推測。現在的問題有一個瓶頸。”“你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醫生?”我喊出聲來。“解決它?我親愛的夫人,當然,我可以。我跟威塞爾先生學習可不是徒勞無果的。多蘿西小姐是個好女孩,會配合治療的。說到治療,我是不起作用的。醫生隻是在原則上起作用,這個原則就是他作為旁觀者在一旁觀看大部分的遊戲。一旦明白了這一點,那麼你才是治療過程至關重要的人物。”“請解釋一下吧,我會遵從你所說的話的。”“我對此並不確信。在梅嶺頓學習時,我的思考並沒有完全成熟。夫人太太們總是很仁慈的,對此並不介意。但是當一個人直截了當地向別人炫耀他的理論時——其實並不算理論,隻是信念和行為相結合形成的種種固定的原則——別人會看出破綻,認為這統統是異端邪說。而因為這頗有價值的科學的思考和發現對大家來說是新鮮的,大家會振臂歡呼,一邊讀著《聖經》,一邊去理解這新流行的概念。當然,事實是科學領域內每一項新的進展很自然地是從我們已知的事物中生發出來的更進一步的發現。”“讓我來試試吧,醫生。

如果你願意手把手地教我們,我想你的‘異端邪說’就會是我的‘異端邪說’,而且我已經做好準備來相信你的科學理論會發現什麼的。”“那好,就這樣。一不做,二不休。首先,我想為了你自己,也為了多蘿西,要摒棄那種道德責任感,這種感覺已使你精疲力竭,負擔過重。或者這麼說,我想要限製這種道德責任感起作用的範圍,在特定領域裏加強它的作用力。多蘿西繼承了特定的氣質性情,可以想象她所具有的性情,她媽媽也同樣具有。但你不要立即為此擔負責任。她養成了這遺傳得來的性格特征,但同樣地,她也不應立即就為此負責。”“醫生,你怎麼這樣說?您的意思是不是我們對此無能無力,必須順從我們所發現的本性?如果這樣的話,事情就更糟糕了。不,我不相信。我丈夫為了治愈我,就做了大量的努力。”“他所做的一切都毋庸置疑,但他是怎樣做這一切的呢——我敢說,是毫無事前的欲求,我希望你會漸漸明白。也許你時時會留意到,我們是擁有習慣的生物體!”“是什麼?當一個人對這個事實感到震驚,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她),尤其是當這個人是一位母親。”“好吧。這種習慣的強製力是什麼呢?並且你又是如何解釋它的呢?”“我認為它是這麼一回事:一旦你習慣了做某件事的方式,你就幾乎可以做任何事情。我也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