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難道你不認為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能夠在成長中自然地祛除暴烈的脾氣嗎?”“哦,他不會的。不管是年輕人還是成年人,都會躺在地上,大喊大叫的。相反,毫無疑問的是,他會變得易怒、暴躁、隨時會爆發脾氣。你非常清楚,一個人如果太注重情緒的外露,他妻子可真倒黴,那麼他會沉溺於經常性的暴躁,會使自己被一些瑣碎的事搞得心煩意亂。因此別無選擇,我們隻能用一個相反的好習慣來取代那個易於發怒的壞習慣。說不定,我們可能擁有令人興奮的生活!在改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我也可能改正了自己的壞習慣!這是可以做到的,除非一個人懶於改正自己的壞習慣。我建議由你來監督我,怎麼樣?”“哦,我做不到!而且那隻是你僅有的缺點。”“僅有的缺點!哦,我們看著吧。此時,我希望我還能夠為我的孩子做一件事——在他爆發脾氣的過程中阻止他。你還記得那天早晨我們發現他在鏡子裏欣賞自己嗎?”“記得,他手裏拿著照片。”“正是,大概在脾氣爆發的過程中,與壞脾氣賽跑也是可以奏效的。如果不奏效,我們必須試試其他的方法。”
“不會奏效的。”“為什麼不會?”“這孩子的脾氣不會更為暴烈的,怎樣才能在它發生的過程中阻止他呢?”“這要寄希望於女人們了!但也不要蒙蔽你自己。我們的工作隻是開了個好頭,我們希望這是成功的一半。”孩子的父親是正確的。在發脾氣的過程中阻止他的機會來了。孩子對於約束做出了反應。壞脾氣先生創造了奇跡。一次次的脾氣爆發被記錄下來:一個月爆發一次——然後兩個月——一年——兩年——最後他的父母就忘記了他們最初的煩惱。他們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溫和的性情、率真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