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責任叫擔當
何休
中學是一位有擔當的人。這話,一定能得到熟悉他的文友的認同。
我與中學相識緣於一家文學網站。那是在2004年初春,我撞進一家文學論壇,發現一個網名叫“中學”的版主,他打理的板塊總是很火,他發的帖子,跟帖的人很多,於是,我“紮”下來了。不久,我在這家網站上遭遇到不愉快,就給版主中學發了一條論壇短消息,不承想,中學很快回信並加了我的QQ,就這樣,我與中學成了無事不聊的好友。
後來,中學問我為什麼會想到給他發短消息時,我說,你的論壇頭像告訴我,你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他常去的幾家文學網站,都是用“中學”注冊,在頭像設置上,無一例外用那幅麵帶憨厚微笑的標準免冠寸照。他似乎在告訴網友:中學在此,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所有言談,責任自承!
與中學見麵是兩年後的2006年初夏,在鄭州的小小說龍湖筆會上。時任小小說作家網副總版主的中學有著極好的人緣,一見到他那照片式的微笑,不用做介紹,與會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他來。我與中學網上相識兩年多,網友加文友,已經是無話不說的朋友了。這會兒,兩人站一起,海拔差距很明顯:一個是北方大個頭兒,一個是南方小矮人兒。於是,筆會期間,中學擔當起大哥的責任,嗬護我這個來自南方的小老弟。
正因為“有擔當”,中學在交友、創作和事業等諸多方麵似乎都走得很順。
他在小小說作家網的論壇做“發表提醒”板塊版主時,除了搶先搜集並公布文友在報刊上的發表信息外,曾一度公布他搜集到的各種報刊的投稿郵箱與聯係地址,2005年,中學曾嚐試寫一種叫“城市筆記”的報刊小品文,而且發得很不錯。那個時候,隻要有文友在黑龍江的報紙上發了文章,他就會將報紙收集起來,不待別人向他開口,便悄悄地寄了過去。另外,寫這種小稿,掌握信息最關鍵,很多人將自己弄到的報刊投稿郵箱藏著掖著,中學卻不是這樣,他的手頭上積攢著不少報紙的投稿郵箱,隻要別人一開口,他就毫不保留地奉送。
中學原本學的是地質礦產調查,卻涉足了文學圈,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中學為文,有股執著的韌勁。有一段時間,他陶醉在筆記類文體的創作當中,以每天兩三篇千字小文的速度在全國各大報刊上頻頻亮相。陶醉卻並未沉迷,他在寫筆記體短文的時候,依然堅持小說創作。記得他當時在QQ中對我說,隻要在全國各地有影響的報紙上都發過一篇,那我的筆記創作就畫上句號。果然,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筆記發遍全國。
2006年,中學果斷地停止筆記的創作,轉而專攻小小說。他的小小說創作起步很早,至於早到什麼時候,我不太清楚。轉攻小小說之後,他的作品一篇比一篇出彩,作品一經發表,便在多家報刊轉載,並收入各種選本,作品屢有獲獎。2009年,他的第一本小小說作品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名列“全國小小說50強”,並榮獲當年的冰心圖書獎。
在一次閑聊時,中學說,小小說創作並不是他唯一的追求。至於別的追求是什麼,他沒有告訴我,我隻知道,此後,他在其他領域有了新的斬獲:2008年,中篇小說《劉老疙瘩的愛情》在《歲月》發表,短篇小說《明天怎麼辦》在《章回小說》發表;2009年,中篇小說《苦夏》在《長城》發表,短篇小說《酒事》在《中國鐵路文藝》發表,2010年年初,短篇小說《癌變》在《小說林》發表。他還“擔當”了《金源》文化雙月刊的主編,並“擔當”了《小小說大世界》的兼職副主編。
從精短小說創作,到涉獵中短篇小說創作;從一個創作者,到一位辦刊人,這就是中學,一位實實在在的人,一位有擔當的文人。
以上我談的是中學其人,接下來,我該談談中學其文了。
如果說,把中學帶入文壇的是“新華體”(當記者時寫的新聞稿件)的話,那鎖定他創作成就的則是小說。中學的小說創作始終在關注民生,這體現出作家的良知,也是一種有責任的擔當。
中學密切關注小人物的生活,對弱勢群體傾注著他的責任與愛心。如《午夜電話》,寫一個高考落榜的女孩到海邊欲輕生,午夜給父親打電話“辭別”,父親用拳拳愛心感化了自己的女兒。小說一經發表,立即被《微型小說選刊》選載,並配發評論,後被《微型小說選刊》讀者投票評為2004年度“我最喜愛的微型小說”,接著被收入《2004年中國微型小說精選》、《感動中學生的100篇青春小說(飛揚的夢想)/讀品悟感動係列》、《溫暖我一生的冰燈(感動中學生的100個父親)》以及《給青春寫一封情書——感動中學生的100個青春故事/讀品悟感動係列》等十多部專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