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要不要回避那些尷尬問題——“媽媽,我從哪裏來的”(2 / 2)

“一張照片就搞定”來自:中級答讀者4樓

對於這個問題,我懷孕的時候就想好怎麼回答了。

在我懷孕的時候,看到孕婦流行拍照,就有點兒心動。還有半個月就到自己的預產期了,心動不如行動,就預約了拍攝時間。拍攝完之後的第二個星期,女兒順利地來到這個世界。

等到孩子兩歲,她問我:“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我就拿出懷孕時候照的照片,告訴孩子:“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結合之後慢慢長成了我可愛的女兒。你看媽媽那時候肚子那麼大,因為寶寶就住在媽媽的肚子裏。肚子裏有一個專屬於你的小房子,叫子宮。子宮裏麵有個胎盤有根臍帶,就是連著你肚臍眼的帶子。寶寶要在媽媽的子宮裏麵住10個月,等你肚子餓的時候,媽媽會通過胎盤上的臍帶把營養傳輸給你。等你慢慢長大了,就要出來和大家見麵了。”女兒聽後,笑著對我說:“我是和媽媽玩藏貓貓呢。”

女兒有時候會故意指著我的孕期照片,自問自答。

“這個照片裏都有誰啊?”

“有媽媽,還有寶寶。”

樓主如果沒有照片,可以從網上下載幾張,打印出來,讓孩子看看,明確告訴孩子就好了。

“開放性教育優於欺騙”來自:曉VV5樓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心理培訓,上課時恰巧講到了如何回答孩子的“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講師跟我們介紹了德國人對孩子的性教育方式。

和我們國內遮遮掩掩的回避方式不同,他們會直言孩子的出生方式。在孩子出生的時候,會給孩子準備一本圖冊。圖中兩個男女相愛了,赤身裸體展現在彼此麵前,繼而接吻,做愛,男士趴在女士身上,進入,射精。然後女士就懷孕了,肚子漸漸大了,男士就陪著女士入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露出了小腦袋。

聽了講師幾次課之後,我漸漸覺得,德國人的教育方式要比中國好得多。開放優於隱患,優於欺騙。越是隱瞞,孩子越好奇。他小的時候,你可以敷衍幾句,等孩子長大了呢,意識到在你這裏找不到滿意的答案,就會通過圖書、碟片等渠道去了解。但是你能保證這些圖片、碟片是健康的嗎?

當然,對孩子進行開放的性教育,也不是說不管三七二十一,什麼東西都灌輸給孩子。我的方法是:孩子問什麼,我就回答什麼,回答的方式是直言不諱。但在這個過程裏,要幫孩子樹立一個概念:這是成年人之間表達愛的方式,是個人隱私,是夫妻雙方的事,要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進行。

在幼兒期滿足孩子對性的好奇心,有助於孩子今後性心理的發展。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在保護孩子求知欲的情況下,還要避免對孩子的負麵影響。切忌敷衍孩子的問題,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都不能解決問題。

“先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來自:小草無心6樓

當你的孩子問你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明你有必要開始性教育了。但是我們畢竟和德國的教育水平不同,不可操之過急。對學齡前兒童性教育有必要,但不能太直接。畢竟孩子這麼小,理解能力有限,身心也比較脆弱。這時候最主要的是進行性安全教育,預防孩子被侵害,要讓孩子做好自我保護意識。

樓主在遇到這個問題時,可以這麼做:

(1)告訴孩子是自己親生的。

(2)灌輸孩子性知識,讓他知道自己是誰,怎麼來的。教育孩子愛惜身體、珍惜生命。但是不能說得太直白,畢竟中國和國外的教育水平不同,拿來主義不太適合。因為兒童性教育≠性愛教育。

(3)盡量說得生動一些,將科學蘊涵在故事中,潛移默化進行一場啟蒙性教育。

(4)對孩子進行性安全教育,告訴孩子男女有別,預防孩子被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