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應不應該樹立家長的“權威”——既怕孩子不尊重,又怕不能和孩子做朋友(2 / 2)

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尊重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體會他們的感受,平時和孩子說話,盡量壓低身體,讓孩子感覺你們是平等的。

從小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主打朋友牌,現在孩子大一些了,依舊和我無話不談。我想這種方法才能讓孩子得到最健康的發展。

“權威和朋友不是對立的”來自:在幸福中沉淪4樓

我覺得家長不僅是良師,也是益友。所以不能單純地談樹立權威還是做朋友,否則就會進入另一個誤區。因為權威和朋友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當我們給孩子作決定時,應該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平時孩子做錯了事,要及時指出,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如果屢教不改,就必須拿出權威的架勢,強製他必須改。因為孩子的自主性比較差,需要家長的外力推他一把。當然,在你幫孩子改正錯誤的時候,也應該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包括與父母相反的意見。隻有這樣,父母對子女才會既有“權威親情”,又有朋友之間的“友誼、平等”。

“良師益友,相輔相成”來自:尾巴船5樓

同意樓上的觀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一個社會中的人。作為前者,我們應該和他做朋友,作為後者,我們則有義務遵守社會規律。父母比孩子長一輩,對人生有著理性、感性的認識,這種認識是社會其他成員無法代替的,因為具有權威性。

家長隻有充分地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給孩子提供最準確、最及時、最有效的幫助,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發揮應有的權威作用。隻有能給孩子以正確、有益指導的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益友。

愛孩子,就與孩子平等相對,給予孩子正確指導,做孩子真正的良師益友!

“年齡決定哪個更重要”來自:小土匪寶寶6樓

父母作為朋友、老師兩種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不同時期,應該有不同側重。在孩子5歲之前,孩子還比較小,對很多事情和道理缺乏起碼的認識,家長應該發揮權威作用,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等孩子大一些了,再充當孩子的朋友角色,遇到問題時,給出好建議。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讓他們意識到你的權威,並不是嚴加管教、打罵斥責的意思,而是通過朋友般的引導和規勸,讓孩子明辨是非。

綜上所述,父母的權威應該建立在充分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基礎上,在關愛中有效地引導、規勸孩子,而不是打罵斥責。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不僅健康快樂,也懂得明辨是非。當孩子大一些能夠獨立的時候,父母再淡化自己的權威,成為孩子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