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6 親子關係上,處在“權威”與“平等”的糾結中
“糾結案例”
前段時間,帶孩子到表姐家玩了幾天。表姐家女兒很懂事,也很有禮貌,對表姐的話言聽計從。可是對於我家孩子,我都是先征詢他的意見,等孩子答應了再讓他去。
晚上,表姐跟我說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不能太縱容孩子,要對孩子樹立權威,該強製的時候必須強製。可我一直覺得,和孩子做朋友更有益他的成長。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站在朋友的角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找出錯誤的地方,並給予良好的建議,這樣做才對。
家長該樹立權威,還是該和孩子做朋友呢?
“必須樹立權威”來自:偶為孩子狂1樓
我覺得還是應該樹立權威。
舉個例子來說。前幾天,我在廚房炒菜,聽見門鈴響,就叫正在看動畫片的兒子去開門。兒子回答我:“我忙著看電視呢!”我告訴孩子:“快去啊,兒子,看看是不是爸爸!”兒子竟然回答我說:“媽媽,我累了,你去吧!”我迫不得已關了火,放下炒了一半的菜開門去了。事後我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媽媽也很累,而且媽媽今天陪你玩了一天回來還得給你做飯。兒子點點頭,算是明白我的意思了。可沒多久,當這種情況再次發生的時候,兒子依舊不動。我很生氣,強行關掉了電視,強製他必須去開門。兒子雖然不情願,但還是去了。下次門鈴一響,孩子就會主動去開門了。
不給孩子立個規矩是不行的,要不然他以為父母為他勞累是理所應當的。必須讓他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他才會意識到父母的辛苦。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來自:西伊好好2樓
我一點兒都不讚同樓上的說法,樹立威信就是強製孩子必須做嗎?這樣隻會讓孩子越來越多地站在你的對立麵,從而使你威信掃地。教育孩子最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假如我是樓上那位媽媽,我會在第一次現象出現的時候問孩子為什麼不去開門。如果孩子說自己很累,那就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媽媽也很累,是不是不用給你做飯了呢?”通過你的反問,孩子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至於強製關閉電視的問題,孩子並不是真的懂事了,而是他覺得開門隻不過少看一會兒電視,不開門則什麼都不讓看了,所以才會選擇開門。
“尊重孩子,培養獨立”來自:草和葉的幹媽3樓
我覺得家長應該和孩子做平等的好朋友,和孩子一起成長,用交流代替溝通,尊重孩子,努力體會孩子的感受,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多和孩子溝通,才會更了解孩子。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才會主動詢問你的意見。可你若是權威家長,孩子就算遇到了問題,也不敢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