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在人前教子的情況:
①有些事情發生得很突然,讓你不得不人前教子。
某天帶孩子去坐公交車,結果孩子兩隻腳開始不安分。你用眼神和手勢多次製止,他依舊我行我素,這時就不得不人前教子了。但是一定要態度溫和,可以對孩子說:“請把你的腳收好。你總踢別人的座位,人家會感覺不舒服的。想想別人踢你的座位,你不難受嗎?”孩子如果說:“不難受。”你就隻能嚴肅地告訴孩子:“媽媽數三下,請你馬上停下來,要不媽媽生氣了。”一般情況下,孩子會選擇不踢了。
像這種情況,你如果不及時阻止,他會一直踢,隻好“人前教子”了。
②人前教子的小秘方。
人前教子有很多種方法,不一定非要當麵指責或者勒令製止。可以選擇采取體貼又巧妙的小秘方。比如,用麵部表情、手勢等示意他停止,或者悄悄地與孩子耳語討論。這樣既達到了目的,也顧及了孩子的麵子,還讓孩子有一種與媽媽分享了一個秘密的美好感覺。
這種小秘方還有很多,需要家長們多動腦筋。
(2)不可在人前教子的情況:
①對於一些需要持久作戰的問題,最好不采取“人前教子”。
因為你當時教了也沒用,他很快又會犯錯。孩子逆反心理很強,既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也讓孩子自尊受挫。比如孩子不喜歡與人打招呼、不喜歡與人分享等。這些問題都是某個階段會出現的,不是家長說一次兩次就能解決的。當麵說孩子,往往適得其反。假如回到家後再跟孩子談,他雖然小,但還是會好好思考你說的話的,慢慢就會達到教育目的。
②大人覺得孩子讓自己沒麵子。
有一次,孩子做了錯事,對方的批評讓我很沒有麵子。我走上前去教育了孩子,告訴他應該對阿姨有禮貌,不應該大吼大叫。孩子很委屈,回家後不愛理我了。後來想想,孩子這麼小,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做錯了,當那個阿姨批評他的時候,他應該已經很沒麵子了,而且會害怕。這時候我再去指責孩子,孩子就會覺得我給不了他安全感,所以就疏遠了我。
所以,這種情況下,即使你知道孩子做錯了,也應該先安慰孩子,微笑著將他帶走,等孩子平靜之後,再告訴他哪裏做錯了,如何改正。
“結合因素,諸多考慮”來自:數鴨子6樓
該不該人前教子,還要從其他方麵考慮。
(1)根據孩子的性格判斷。如果孩子屬於敏感且自尊心強的,就不能人前教子。如果是屬於那種大大咧咧、活潑開朗的性格,即使人前教子,他也不會記恨。
(2)根據孩子是否是明知故犯。如果是故意的,可以及時予以警告。如果是無意的,那就人後教子。
如果孩子不注意自己的儀表,家長不能先指責,而應該先作出表率。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吃西瓜,孩子弄得遍地都是。你就可以拿個盆子接著,讓孩子效仿你,並鼓勵他講衛生。回到家也要起到“榜樣”作用。這就屬於人前和人後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了。
總之,不管人前人後,都要采取正確的方法,最好不采用打罵的方式。用媽媽的智慧告訴孩子哪裏做得不對,應該怎麼做。如果孩子執意不聽,就沒必要在人前一爭高下了,不如回家之後再教育,給予適當的懲罰。
教育孩子,沒有絕對的人前人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不管是哪種方法,都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平時樓主要多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斥責、打罵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隻有“真誠、平等、及時、溫柔”地和孩子溝通,才既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真正達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