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案例”
午休的時候和同事討論起教育孩子是不是應該回避眾人的問題。
我的觀點主要受父親的影響。父親常說:“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就是說教育孩子一定要在他做錯事的當時進行教育,回家後再教育效果不明顯;而教育妻子則需要背後進行,畢竟成人和孩子不同,總該留點兒麵子的。所以,我家女兒巍巍隻要做了錯事,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麵,我都會直接指出。做錯了,就要當麵承擔責任。
但我同事的觀點是,不管孩子在外麵犯了多大的錯,都不該當著別人的麵批評。不要覺得孩子小,孩子有孩子的小心眼,他們也是要麵子的。所以,家長要想辦法保住孩子的麵子,最好找個沒人的地方或回家之後再批評。
我覺得同事的看法也不無道理,就有點兒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對於孩子犯錯這件事,到底是該立刻教育,還是背後私下再教育?
“人後教子是放縱”來自:妞妞波波1樓
原本我也堅持人前不教子的,可是我發現,如果當時不及時指出,過後孩子就忘了,再教育效果反倒不好。這樣其實是在放縱孩子。所以,我現在選擇當時就指出,讓孩子知道自己做哪些會受到表揚,做哪些會受到批評。建立孩子的對錯觀念,從而強化好的行為,減少不良行為。效果果然好得多。
孩子還小,等他大一些了,再考慮人前還是人後教育吧!
“人前不教子”來自:神秘de豬2樓
堅持人前不教子。
別看孩子小,他們也是有尊嚴的。當麵指責,隻會讓孩子變得敏感。我家孩子就這樣,當麵教育他,換來的是他的反抗、頂嘴以及更加叛逆。他會反問我:“我到底怎麼做,你才滿意啊?”有時甚至破罐破摔、對抗到底。明知自己錯了,也絕不改正。可是如果我回家好好跟他說,他就會很誠懇地接受我的意見和建議。
其實,在孩子犯錯誤時,直接把他帶離現場,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懲罰。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自尊心強度各不相同。而孩子懂事之後,一個眼神他就知道止步了,事後再跟他說道理,孩子還是能知錯就改的。
總之,人前教子隻會讓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更糟糕,嚴重的還會喪失教育的主動權。
“不重蹈覆轍”來自:大嬌媽3樓
我小時候,家長就是人前教育我,甚至有的時候還故意做給別人看,讓別人看看自己管教孩子有多嚴格。到現在我都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形。
記得我上小學的那次,因為上課淘氣被請家長了。媽媽竟然當著很多人的麵對我指指點點。我被罵得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隻聽媽媽一直說:“你看看你像個什麼樣子,真是不上進,看你以後怎麼辦?”她這幾句話深深傷害了我。
所以,我絕對不會重蹈父母的覆轍,絕對不在人前教子。帶給孩子的傷害可能會讓孩子記一輩子。
“尊重孩子,建立自信”來自:馬桶控4樓
我老公是瑞典人,在他們國家,家長普遍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便對孩子十分尊重。家長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護孩子的“麵子”,如此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而當麵斥責孩子的行為,不僅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讓孩子產生終身性的“自卑症”。
我國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蹲下來,和孩子的個頭保持一致。”這樣孩子才會認為“我們是平等的”。在一個被尊重的環境裏長大的孩子,肯定熱情大方、遇事不慌亂。
“視情況而定”來自:嫩帥滴孩子5樓
是否人前教子,我覺得得視情況而定。那麼,哪種情況可以在人前教子呢?哪種情況不能呢?總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