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強迫孩子學東西。作為家長,誰都希望自己孩子既能文又能武,不輸給任何人。於是從小就強迫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從來不管孩子到底喜歡什麼。這就導致了孩子脾氣暴躁、對人冷漠、不會與人相處等。
(3)不要以權威的口吻規範孩子。家長如果經常以權威的口吻規範孩子,孩子不僅會失去自信,還會經常發泄情緒,比如在課堂上大吼大叫。
(4)該誇孩子的時候就要誇。中國的家長很少在人前稱讚自己的孩子,隻會批評,殊不知這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孩子撒嬌耍賴,有時候隻是希望你誇他幾句。
(5)不要經常嘮叨孩子。我覺得樓主家女兒之所以對你的苦口婆心無動於衷,是因為樓主平時太喋喋不休了,孩子都麻木了,說什麼她也不當回事。嘮叨多了,會讓人變得暴躁,無法情緒控製。所以樓主記住一句話:“適可而止,多說無益。”
(6)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樓主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經常剝奪孩子說話的機會。孩子說話的時候故意打斷,讓他閉嘴。如果樓主經常這麼做,就一定要改正。
(7)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孩子。也許在大多數人眼裏,樓主家孩子沒教養、愛胡鬧,但你不能和別人一樣戴著有色眼鏡看孩子。就拿孩子說謊這件事來說,孩子告訴你她剛開始看,保姆告訴你他她了很久了。樓主就毫無疑問地相信保姆。可你想過沒有,萬一是你家保姆故意說謊呢,豈不是錯怪孩子了。
你告訴孩子看電視對眼睛不好,這很明顯是說“我已經知道你在說謊了”。如果是我,我會進去問孩子一句:“媽媽要去樓下逛逛,你要不要陪陪媽媽啊?媽媽需要你……”如此既給了孩子麵子,又保護了孩子視力。跟孩子遛彎的時候,可以給孩子編一些故事,比如,喜羊羊說謊了、犯了錯之類。寓教於樂,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
(8)不挑剔、不斥責、不批評、不發脾氣。樓主的鄰居談論的話肯定讓樓主心裏很不爽,回家之後肯定會發點兒小脾氣,這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讓孩子對你產生怨恨。所以,想辦法克製住自己,不對孩子亂發脾氣。
“嚐嚐後果”來自:上帝的老婆5樓
我女兒比較粗心,為此,她爸爸沒少說她,可女兒根本不當回事。她經常丟三落四,不是沒拿鉛筆,就是沒帶書。為了改正她的毛病,孩子她爸也同樓主一樣,先說教,後批評,最後狠心打了孩子。可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依舊沒有得到改善。
老公一狠心,就讓女兒嚐了嚐“丟三落四”的後果。女兒晚上回家後,竟然跟爸爸說:“爸爸,我知道我原來丟三落四是我不好,請你原諒我。”所以,建議樓主管孩子的時候,不要傷害孩子,更不能抹殺孩子的個性,最好讓她自己嚐到行為的後果。
建議樓主家孩子看電視的問題要以引導為主,適當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時代不同,衡量標準不同”來自:大忙人兒6樓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裏,一個孩子的最佳品質是“聽話”。也就是一切按父母的意誌來順從。但是現在的孩子畢竟和我們那時候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樓主也應該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隻要不影響人格發展,不涉及道德問題,樓主即使看不慣,也不要事事幹涉。要把孩子鍛煉成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聽話的機器或與你對著幹的敵人。
樓主應該意識到,孩子畢竟隻是孩子,思維方式和大人有很大差異,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建議樓主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引導為主,如此才能既不傷害孩子,也不抹殺孩子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