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哺乳期慎重用藥(1 / 1)

平安秘訣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營養來源。但是在哺乳期可能會有很多情況幹擾母乳喂養的實施,其中乳母生病便是較為常見的原因。乳母生病可能接受一定的藥物治療,而一些藥物也可能影響到嬰兒的健康。乳母用藥有哪些禁忌,應針對各種具體藥物進行分類分析。

抗感染藥:這類藥物在母乳喂養期間使用的頻度較高。其中很多藥物也可直接用於嬰兒的感染。由於母乳內的藥物濃度遠遠低於嬰兒直接服用藥物所產生的藥物血液濃度,所以,母親在哺乳期間使用多數抗感染藥物對嬰兒都不會造成損害。但是,在母乳喂養期間不能服用磺胺類、四環素、甲硝唑和奎諾酮類(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藥物。如果不得不服用,則必須暫時停止母乳喂養。

退熱藥物:常用的退熱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前兩者在母乳中的含量極低,對嬰兒影響極小;而後者的代謝產物——水楊酸雖然在母乳中的含量也不高,但因嬰兒代謝水楊酸的能力極差,一般不推薦使用。

降壓藥:在治療高血壓方麵,包括雙氯噻嗪和氯噻嗪在內的利尿劑已應用了幾十年,至今還未見到對母乳喂養嬰兒產生損害的報告。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製劑在母乳中的含量很低,目前也沒有嬰兒相關損害的報道。鈣通道阻滯劑是一組較新的抗高血壓藥物,目前對其在母乳中的分泌情況了解還不算太多。但現有的研究表明,母乳喂養期間母親使用硝苯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藥,對嬰兒是安全的。阿替絡爾等β受體阻滯劑在母乳中的濃度可達母親血漿濃度的2~3倍,可造成嬰兒青紫、心動緩慢等現象,應限製使用。

問:哺乳期可以使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嗎?

答:研究認為,胰島素一般不會通過母親血液分泌到乳汁內,因此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藥的相關研究較少。但有經驗表明,口服降糖藥可能導致母乳喂養的嬰兒出現低血糖,所以應該限製使用。如果母親必須使用,要密切觀察嬰兒,以防低血糖的發生。

延伸閱讀

有些產婦在分娩前後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抑鬱,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抗抑鬱藥可以改變中樞神經係統中神經傳導介質的濃度,很多人都會擔心母親服用抗抑鬱藥能夠影響胎兒或嬰兒神經係統的發育。研究表明,現在使用的氟西汀就比較安全,到達嬰兒血液中的含量極低,幾乎測不到。隻有個別報告顯示可引起嬰兒不安、煩躁、腸絞痛、生長緩慢和睡眠不良等,但沒有遠期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