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農業產業的市場績效分析(3 / 3)

2、促進土地流轉,明晰產權製度。要解決家庭分散經營、土地細碎化引發的低效率資源配置,明晰產權製度、促進土地流轉、適度集中土地是提高土地集中度的有效途徑。將有效土地集中到經營能力強的農戶手中,降低投入成本,取得規模效益,實現農業產業化。一方麵完善社會保障製度,提高土地流轉租金,使農民獲得穩定且長期大於從事農業生產的非農收入;另一方麵明晰產權製度,吸引大資本進入土地市場,促進土地流轉速度,實現土地規模經營。

3、加快剩餘勞動力轉移,降低退出壁壘。降低勞動力退出障礙是消除農業市場過度競爭,提高勞動生產率,優化資源配置的必要措施。一是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建立全國統一的戶籍製度和勞動就業保障製度,為農業勞動力轉移和流動提供一個公平的大環境;二是在周邊地區建立和發展與農業相關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服務業,加快勞動力流動速度,減少勞動力轉移的交通和技能障礙,同時也可以促進村鎮企業產業鏈的發展,實現縱向一體化;三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避免就業信息不對稱,勞動力流動不均衡現象;四是加大轉移勞動力的培訓力度,提高非農業技能,擴大就業麵,保證轉移後的工作穩定性。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加大科技投入,實行資本密集型生產並向技術密集型模式轉變是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利潤率的有效途徑。一要加強中央財政和各級政府的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吸引非農資金對農業企業的投資;二要加大農業科研,研發良種和新型種植技術,加強農業學術交流和技術成果的宣傳、普及、推廣等;三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係,明確各層次科研機構的任務,解決區域分工不明確和重複研究的低效現象;四要加強農民自身培訓,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懂技術、會管理、有經營能力的高素質農民,穩定和提高土地生產率,提升農產品的競爭能力。

5、改善流通渠道,增強農業競爭力。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下遊收購、加工商的壟斷,是造成農產品缺乏競爭力、農戶收入增速緩慢、農業市場低效的主要原因。建議各級政府打造農產品流通信息平台,利用電子商務、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及時公布農產品銷售信息,打破農民與收購商信息不對稱的局麵;通過農戶間的聯結,改變農產品銷售渠道,抵製低價收購,降低農貿市場的進場費、攤位費等銷售成本;加強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和內部管理,使之能真正優惠於農民,達到加快流通速度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嘉蓉梅. SCP視角下我國農業產業組織效率及優化路徑【J】.改革與戰略,2009,25(9)

【2】丁華.中國農業市場結構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70,95

【3】程瑞芳.中國農業產業市場績效研究【D】.武漢:河北農業大學,200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