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損耗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流失,極易被店長忽視。店長應及早發現商品損失,迅速采取對策,從而明顯減少操作失誤。下麵對商品損耗原因做一簡單分析。
(一)外部損耗
供貨廠商做手腳會造成商品損耗,具體表現為:
●發票上有塗改過的痕跡。
●想要以變換商品,來代替有爭議賬目。
●隻要發票複印件。
●在未盤點驗收之前,帶進新商品。
●快速點收自己送來的商品,並且留下發票。
●以先前的商品項目,代替後麵的商品項目。
●在點收前,並未帶著商品到所指定的貨架區域。
●不給任何人檢查未拆封的箱子。
●在進貨登記簿上,並未填明正確的進出時間。
防止措施:
(1)設置廠商進貨登記表,請廠商填寫進貨時的進出表單。
(2)隻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貨,不允許營業高峰期進貨。
(3)不讓多位廠商同時進入商場(商店)。
(4)在指定的區域內檢查其進貨商品。
(5)所有的進貨商品都要計算,並且要觸摸和實地勘查。
(6)簽收單據之前,要先檢查有無任何變動的商品項目。
(7)讓所有的貨品從前門進入。
(8)在簽收單據後,自己保留原始的發票,以避免遭塗改。
(9)員工不能接受樣品相贈,所有的進貨必須有條不紊,並且不可放鬆。
(10)進貨廠商應嚴格遵守適當的進貨程序,否則排除其商品,列入拒絕往來客戶名單。
(二)訂貨不當的損耗
訂貨太多或太少,應訂貨而未訂貨,不應訂貨的卻訂貨,均會造成商品損耗。
防止對策:
(1)訂貨要適量,不然退回貨品時,不但要花費時間、金錢與人力,無形中也增加了營運成本。
(2)訂貨時嚴格重申選低利潤商品的品種數,高利潤商品的構成比自然就會增加。
(3)進貨前要確實檢查賣場及倉庫的存貨狀況。
(4)參考以前的進貨數量、單價及回轉率。
(5)單筆大量訂單,或一個月內訂貨量超過某一標準者,應將該商品列為重點采購商品,經營者須掌握其銷售情況。
(三)驗收不當的損耗
1.核對送貨傳票與商品
先確認為本店的訂貨無誤後,再查核下列項目:
(1)檢查商品名稱是否與規格、大小吻合。
(2)檢查數量。以箱為單位來核對,但對於打開的箱子,要檢查裏麵的數量。
(3)打開檢查外表有破損或汙垢的商品,檢查商品上的日期及進貨日期。
(4)對於破損的商品,要當著送貨員在場時,確認好破損的數目。
2.營業時間外的驗收
有些商品在未營業前就必須送到,可以事先和供應商約定好,商品送到時,先放在特別準備好的箱子裏,等供應商來了之後,再進行驗收。
3.特殊的驗收
由廠商直接送來的商品,不用傳票,而是附上送貨單。驗收人員必須仔細檢查送貨單登載的品名、數量有無錯誤,然後先將送貨單保管起來。日後,當供應商的進貨傳票送至時,拿送貨單來對照,沒有問題後,才在驗收欄上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