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采購是根據顧客的需要進行的,要考慮到庫存量、資金和成本等問題,我們不得不把采購當做開店創業的頭等大事來抓。
(一)采購商品的選定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多種調查方法來獲取市場的商品信息。如選擇特定顧客作為長期聯係對象,隨時獲得他們的反饋意見;製作意見反映手冊,有意識地把顧客對商品的意見記錄下來,然後把這些意見係統整理,反映給商品生產商;建立店內缺貨登記簿,對顧客需要但沒有的商品進行登記,並以此作為進貨的依據之一;積極注意相關商品的最新動態,把握商品的發展趨勢,與廠家建立動態聯係,隨時獲得最新的產品信息並進行宣傳等。
(二)商品采購和銷售能力
從采購量的大小看,采購可分為大量采購和適量采購。大量采購是把同一商品一次大量采購進來。這種采購價格低,可以節約采購費用。大量采購是具備大量銷售形式的超級市場采取的辦法。像百貨商場(商店)那樣的商場(商店)不能大量地銷售,如果大量采購,庫存就會過大,錯過季節,就會造成許多的不利。
相對來講,適量采購可以在商品預測的基礎上增大商品的周轉率。如果每次采購均采用這個方法,就會加速商品的周轉,並降低庫存量。從這一點考慮,普通小商場(商店)應當以適量采購為中心,絕對不能超越商場(商店)自身的銷售能力去進行采購。但是目前比較暢銷的商品,隻要資金情況允許,利用大量采購的優越條件,當然也是必要的。此外,進行大量采購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想降低購買成本,如果估計價格可能上漲,倒也不妨適當增加一些采購量。
(三)采購計劃和預算
計算適當的采購量,確定合理的庫存額、適當的周轉期,和銷售與利潤的關係重大。如何合理地確定並把計劃做好,是管理采購必須研究的。
一般來說。采購計劃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采購品種——什麼樣的商品
●采購數目——多少
●采購價格——是多少錢
●采購時期——什麼時候采購
●采購單位——從哪裏采購
為了製定采購計劃和預算,首先要明確地把握好以下各點,並根據具體情況開展計劃:
(1)過去的銷售成績——過去這種商品賣多少。要根據記錄調查,可能的話,要把過去數年的情況拿來做比較,以把握它的發展趨向。然後,根據前一年(或數年中)的實際情況,如銷售狀況、剩餘狀況等加以修正。
(2)計劃銷售數量——根據過去的記錄,預測今年銷售額。
(3)商品的存量——現在的庫存量是多少,如果庫存量大,就盡量少采購;如果庫存量不足,就做補充采購。
(4)目標顧客需要的變化——今後的市場、購買力、物價等的變化情況,以及店周圍環境的變化、顧客需求的變化。根據這些來修正采購計劃。
(5)社會情況——政府的產業政策,特別是金融政策、物價政策和繁榮的對策,或者國家的重大活動等對銷售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要對其注意。
(6)資金運用——善用資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商場(商店)的商品庫存量價值,大約占總價值的1/3左右為佳。
在計劃前,要整理好上麵的資料,如果製訂計劃的基礎不堅實,采購計劃就不能施行。
(四)采購預算的確定
為了實行采購計劃,一年的采購總額是多少,支付多少,把它換算為月份,哪個月采購多少,支付多少,都必須做出預算,並進行資金儲備。具體來講,如從哪裏采購、采購什麼樣的商品、大約采購多少,也必須提出金額預算。
采購預算是以銷售預算為基礎提出的,可用如下方法計算:采購預算(銷售成本預算)=銷售預算×(1-平均利潤率)
隻根據這個公式還不能控製庫存額,庫存過大時也不能修訂。這時可以考慮應用下麵的公式:
采購預算=銷售成本預算+期末庫存計劃額-期初庫存額
無論如何,不根據預算采購,就等於沒有計劃,對采購是不利的。結果不僅得不到需要的商品,而且也無法控製庫存。因此,確定預算,有計劃地進行采購,是現代商場(商店)不可缺少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