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店鋪采購的原則和標準(1 / 2)

(一)商品采購的原則

1.定位管理原則

定位管理,就是使商品按照賣場配置及商品陳列表的規定“各就各位”,以創造最佳的營業額。商品的位置好比商品的住址,如果能確實掌握和執行,對進、銷、存管理及分析大有幫助。

2.數字管理原則

商品銷售的快與慢在很大程度上是贏利的關鍵,衡量商品銷售好壞的標準有下麵幾點:

(1)回轉率:回轉率:平均銷售額÷平均存貨額,而平均存貨額=(期初存貨額+期末存貨額)÷2.商品回轉率的高低,可判斷其銷售的快慢。商品回轉率以每月或每季計算,正常的回轉率為每月4次(即商品每周約回轉1次)。不過,目前國內商場(商店)的約為1~2次,若商品回轉率是在1次以下的,就把它們列為優先淘汰的商品。

(2)銷售量:最易判斷商品銷售好壞的資料即銷售量,通常在一定時期內(1個月或3個月)沒有銷售交易的商品即為呆品,應優先考慮淘汰。

(3)交叉比率:交叉比率:回轉率×毛利率,通常以每月或每季為計算單位。以交叉率衡量商品銷售情況,基於商品對商場(商店)整體貢獻的多少,一般要同時考慮銷售快慢及毛利高低等因素才較為客觀。國外商場(商店)標準的交叉比率為100以上,而目前國內商場(商店)的交叉比率約為30%~50%,若交叉比率在30%以下者,則可列為優先淘汰的商品。

3.高回轉率原則

如果商場(商店)的賣場小,無法陳列太多品種,那麼,在有限的陳列空間內,隻有高回轉率的暢銷品才能增加效率,壓低庫存量。因此,采購人員應根據目標顧客的屬性、市場商品情報、市場占有率等來篩選最合適的商品,以提高商品的回轉次數。

4.安全衛生原則

安全衛生是商場(商店)經營中需要時時注意的內容。為此,在選擇供應商時務必嚴謹,除備齊公司營業執照及食品衛生檢驗證明等合格文件外,還應檢查其商品標示項目(品名、含量、原料名稱、食品添加劑名稱、製造廠商名稱、地址、進口廠商名稱、地址、製造日期等)的完整性,以確保采購商品之安全衛生。

5.非營業收益原則

目前商場(商店)受房租高、人事費用逐年遞增等經營成本的影響,各種商場(商店)無不把開發非營業收益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在采購商品時,也可以運用這個原則,與廠商在供貨合約中載明銷售折扣、商品陳列費等協議,以創造更大的采購效益。

6.差異化原則

采購時,除了必要的暢銷品種外,還應掌握市場態勢及顧客需求,以開發引進差異化商品。商品如何表現差異性,如何為顧客提供更大的滿足感,以形成經營優勢,這已成為商品采購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