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店鋪采購的原則和標準(2 / 2)

7.退貨原則

若商場(商店)屬商品更換率高的零售行業,銷售不佳的商品往往要迅速淘汰,對此,可在采購時要求廠商處理退貨。

(二)商品采購的標準

商品質量是商場(商店)經營之本,規定嚴格的采購標準是店長進行采購管理的首要工作。通常,商場(商店)所設立的采購標準如下:

1.合適的商品貨源

貨源一方麵指供應商是批發商還是製造商,若從批發商間接進貨,則采購價格較高,但通常距離較近,采購費用較低;而從製造商處直接進貨,采購價格較低,但通常距離較遠,采購費用較高。另一方麵指商品的來源及生產地,如商品是原裝進口還是國內組裝,是否來自原產地等。

2.合適的商品質量

衡量商品質量主要考慮三點標準。首先,考察商品性能是否達到基本的技術標準,如商品的安全性、耐用性、衛生性等。其次,考察商品是否是符合顧客需求,即商品的適用性。因為內在質量好的商品不一定是顧客滿意的商品,商品質量應在保證技術指標的前提下適應時代潮流。最後,考察商品的附加條件。因為根據經營需要,采購人員可以向供貨商提出一些附加條件,如印製商品條碼、保質期必須用噴墨打印,小型包裝及商品應有保質期標誌等。

3.合適的商品數量

商品采購數量主要指采購總量、商品結構、批量三個方麵。其中,采購總量是在對銷售變動趨勢和庫存情況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計算公式得出的。其計算公式為:

計劃進貨總額=計劃銷售額

期末庫存額一現有庫存額。商品結構是指采購商品中的品種、規格、檔次、花色等方麵。采購批量是指一次所需采購商品的數量。商場(商店)的最佳經濟采購批量是儲存費用等於采購費用時的經濟批量。

4.合適的商品價格

是指商品進價和商品質量、服務是否相符,供應是否有彈性,交貨是否及時,交易條件是否苛刻等。通常,付款方式、運費、包裝、交貨地點等都是考察商品價格是否合適的因素。

5.合適的落單時間

雙方正式簽訂采購合同的時間即為落單時間。店長應對商品供應市場的價格波動信息進行充分調查研究,最好能在價格處於低穀時,把握落單機會。

6.合適的交貨時間

店長既要考慮現有庫存能否保證采購所需時間內的正常銷售,又要考慮供應商由接到訂單到正式交貨所需的時間。一般情況下過遲購貨會導致缺貨,過早購貨又會導致庫存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