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教區
因近鄰學校、文化單位等,是文具、書籍或文化用品等需求量較大地區。
3.辦公區
在辦公機關集中地,上班族來自其他地區,上班時間又隻限朝九晚五。因此,上班之餘可品味流行的服飾、餐飲等。這樣的一些需求,顯得比別的地區大。
4.商業區
商業區因彙集各種不同的商店而形成市集,可吸引更多的顧客人流,是適合各種業種競爭的地點。
5.娛樂區
能容納除娛樂設施以外的各種相關業種。由於可吸引大量外來顧客消費,因而比較適合經營觀光、遊憩、餐飲等業種。
6.綜合區
不管是商住綜合區還是工業綜合區,因具有各種不同的商業機能,所以隻要選擇適合地點,都各有適合經營的空間。
(八)商圈範圍
商店的勢力範圍,是指顧客可能前來店裏購物的影響區域。因顧客到店裏,不外乎走路、騎車、坐公共汽車等,時間的長短、停車是否容易,都會影響顧客前來消費的意願。因此,若以時間為考慮因素,則徒步10分鍾以內到達為主要商圈,10~20分鍾為次要商圈;若以距離為考慮因素,則半徑250~500米左右,是俗稱的徒步商圈。商圈大小,還與販賣的商品種類有關。若是選購便利性商品,以時間為考慮因素,則10分鍾以內的路程是主要商圈。若是選購性商品,如服飾、家具等商品,以時間為考慮因素,則一般為10~20分鍾的路程;以距離作考慮因素,則在1公裏的範圍內。
(九)商圈大小
商圈之形狀,不一定是圓形,其大小受商店經營與商品種類、商店規模大小、有無競爭商店、交通狀況等的影響。
1.商店經營形式
若商店提供種類齊全的商品,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則商店的吸引力較大,商圈範圍亦更大;若注重促銷方法,其商圈範圍也較大。
2.商品種類
依商品的不同性質劃分,則便利品商圈範圍最小;選購品範圍次之;特殊品的商圈範圍最大。
3.商店規模
百貨公司、大賣場、購物中心等大規模的商店較之於小型的便利商店、專賣店,當然規模大的商店,其商圈範圍更大。
4.競爭狀況
競爭同業多,相對來說商圈範圍就較大,但如果競爭商店位置相背離,則商圈範圍變小。
5.交通狀況
如果交通網愈密,交通愈便捷,則商圈的範圍愈大。
(十)商圈分類
一般商圈的分類,常以抽象距離的遠近作為分類基準,不論是以距離表示,還是以交通工具分布狀況作基準,其分類大致如下:
(1)徒步商圈
半徑在250~500米左右的範圍。
(2)生活商圈
半徑在500~1500米左右的範圍。
(3)地域商圈
半徑在2000~4000米左右的範圍。
(4)都市部分商圈
由於交通路線密集,換車方便,故成為輻射地區,此影響範圍大。
(5)都市全城商圈
商圈範圍覆蓋整個都市,交通或人流量來自四麵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