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營業,必須先行評估該地區開設店鋪的獲利可行性以及適合的商店規模及店址。評估開店的可行性,必須有實際的資料、數據,不能單憑個人的臆測。這種資料的收集和分析,作為擬定經營方針、計劃之依據,稱為市場調查。美國管理學會對於市場調查所下的定義是:“有組織地搜集記錄、分析與產品或服務行銷有關的各種問題、資料。”
市場調查,應如何著手?是先確定店址所在,再去做市場調查,還是先做市場調查,依報告評估再決定店址呢?如果在某一商圈,已有各項評估資料,據以選擇開店地點未嚐不是好方法。但是,若已有開店地點,再做市場調查,其範圍將明確。市場調查,其工作要點應注意:
(一)商店概況
主要指該地區店鋪數量、行業類別、賣場大小、店員數目、年營業額等。
(二)同業概況
主要指在量與質方麵,現有的商店表現如何,是否構成潛在的競爭壓力,以及同業的經營實力評估、優劣比較、各項商品構成比例等。
(三)消費行為
主要指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如習慣在哪一類商店購買商品,前往地點距離的遠近,每周購買的次數、購買的原因及購買金額的大小等。
(四)消費水準
主要是了解消費者購買力的大小,所以對當地的人口結構、收入情況、家庭戶數、教育水平等,應進行資料的搜集,通過比較分析以了解消費水準及推測潛在的消費力。
(五)消費者形態
顧客消費的形態不同,也會影響商店地址的選擇。
1.理性消費的特征
(1)重視產品品質、性能和價格高低。
(2)從整體上講,重視產品本身的好壞。
2.感情消費的特征
(1)重視商品的設計、外觀、品牌知名度、使用的方便性。
(2)從整體上講,是以自己的厭惡觀感作為消費商品的選擇標準。
3.感動消費的特征
(1)消費者重視自己的欲望是否獲得滿足,而不管其他方麵如何。
(2)從整體上講,消費者是以在消費中的實際感受,來決定選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