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員工管理,先要確立做好員工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從經營事業來說,每一種類工作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但其經營的方法、手段不一樣。例如,經營交通公司、超級市場、工廠,其工作方法不同,就會衍生不同的管理方法,當然管理的原則也會不同。最主要的是在同一類經營性質公司中,有的賺錢,有的賺不到錢,其差別是否與管理成功有關呢?
在正統經營下的百貨公司或超級市場或量販店的管理原則大致相同,其重點分述如下:
1.不停地訓練員工
因為目前台灣地區商店員工大致以未婚者居多,人員流動率均大於工廠,且服務業的工作較難以用工作說明書來指導,沒有固定工作方法,這在管理上就會出問題。若要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必須要在觀念及工作方法上有所改變,並在最短時間內完成。
能將新進職員的工作方法及觀念轉變到與老職員相同,甚至更好,您就是贏家。因為生產線的訓練較簡單,工作的效率易於顯現,而商店則不同。
(1)新進職員的訓練
先作公司簡介及認識基本資料,再製定各部人員的工作手冊,並做到有順序地指導。
(2)幹部的現場指導
做法、觀念、告知→示範→觀察→詢問、檢查→了解程度。
(3)幹部的自我訓練
身為幹部必須尋找與自身有關的資訊,自我充實,強迫進行自我訓練。
(4)聘請專家或派外訓練
此舉可用於職員及幹部身上,尤其對有潛力的員工,必須實施。
2.多給員工及幹部適當的工作回報
凡是人,就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歸屬的需求、成就的需求等。因此,要多給予員工以激勵,並在管理上著重做好兩方麵工作。
(1)對員工的健康、飲食等生理需求及工具使用的安全性、工作的穩定性、職員相處和諧、加班等方麵的需求,要好好加以規劃,以滿足員工的要求。
(2)對職員調動、晉升、獎賞、福利等必須做好規劃,讓員工滿足某種程度的需求。
要做好管理工作,當幹部的要有一種觀念,即我是一個平凡人,但現在是在做一件不平凡的工作。像俗話說的:宰相肚裏能撐船。一個管理者手下一定有一批人,您一定希望這些人都是人才,而要使之成人才,就必須去教育訓練他們。由此不難發現,大凡能夠做大事的成功者,身旁一定有了不起的人。管理者不能因下屬的能力比您強而惶恐,應該要有宰相之肚量才對;另一方麵還要力求自己上進,職員也跟著上進才對。
要做好管理工作,必須注意細微處,並隨時加以改進。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讓人有樂不思蜀的感覺,願將他人生的黃金時段在此度過。一個企業能使人員有如此做法,實屬不易,這說明該企業在管理上相當完善,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