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鋪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市民對投資商鋪產生了興趣。然而商鋪不同於住宅,選擇商鋪是一門大學問,不要以為繁華地段的商鋪就一定是旺鋪。選購商鋪一定要實地去“看”。
(一)看人流量
商鋪收益最終決定於人流量。說到流量無非是固定人流、流動人流、客運流、貨運流。真正支撐商鋪的是固定人流,其次是流動人流、客運流(公交、地鐵站)。貨運流對商鋪沒有任何幫助。有的道路,雖處鬧市,但是由於與著名商業街相鄰,實際人流量要遠遠小於商業街。而有的道路,雖然不在繁華地區,但是由於周邊固定人流較多,因此反而很熱鬧。社區商鋪離小區出入口越近越好,購物者一般不會舍近求遠。
(二)看商鋪周邊人員結構
商鋪區域內居住人口從事的職業和行業直接影響商鋪周邊市場消費。例如新的高檔商品房區域內高收入者比例高,其市場消費就高。據了解,目前最有消費能力的是25~35歲的中高收入階層,而不是一般所認為的一些超級大戶。低收入階層較密集區域,其購買力相對較低。
通常投資者可以詢問一下周邊的房價,注意一下周邊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以汽車代步還是以自行車代步等。基本上就能看出該區域的消費能力如何。
(三)看商鋪周邊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與職業或行業類別比例是相輔相成的。商鋪區域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會造成商鋪區域對金融服務等產業的需求。商圈內產業的遷移,會帶來人口的遷移。例如金融機構進駐、辦公大樓的增多自然造成對周邊服務業的需求。
(四)看商鋪周邊公共設施的建設
公共設施的開發與使用對商鋪的升值有重大影響。公共設施的建設可以使你的商鋪價值增加也可以使商鋪價值降低。例如商鋪附近新建了公共汽車站,會帶來人流,反之馬路拓寬二車道變四車道或六車道中問營造綠花隔離帶會造成商圈人流減少。有人說“寬街無鬧市,鬧市無寬街”,許多道路的人流、人氣的變化充分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