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商圈調查的方法(1 / 2)

開店選址,必然要對候選地周圍人口數量、消費水平、消費習性、市場狀況等方麵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其基本方法就是進行商圈調查。商圈調查對於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商圈的情況是與店鋪以後的銷售額直接相關的。而且,這項調查與前麵三項調查是相輔相成的,可以看做是一種總結性的調查。

(一)關於“商圈”

所謂商圈,是指以店鋪所在地為圓心,沿著一定方向外延伸到某一距離,並以此距離為半徑形成的一個消費圈。或者簡單地說,就是顧客所居住的地理範圍,或商家能吸引顧客的範圍。商圈視其業態業種不同而有所區分,但其構成是相同的,即由核心商業圈、次級商業圈、邊緣商業圈三部分構成。對零售業而言,方圓500米為核心商業圈,方圓1000米為次級商業圈,餘下的就為邊緣商業圈。

一般說來,核心商業圈的顧客占到店鋪顧客總數的50%~70%,是離店鋪最近的,也是平均購貨額最高的;次級商業圈是核心商業圈的外圍,它的顧客占到店鋪顧客的15%~25%,其特點是其顧客比較分散,銷售額占到店鋪銷售額的25%左右;邊緣商業圈包括了所有餘下來的顧客,顧客最為分散,銷售額占到總銷售額5%左右。

商圈的大小由多種複雜的因素決定,而這些因素又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如店鋪可經銷的商品的品種、規格、價格;購物地點路況;地理環境條件;周圍店鋪的競爭與互補性;人口及收入狀況等等。因此,商圈按其特點可分為以下幾類:

(1)商業區;

(2)綜合區;

(3)文教區;

(4)辦公區;

(5)住宅區;

(6)開發區。

這幾類商圈各有特點,也各適合不同的行業,商圈調查的目的就是為行業選址提供科學依據,隻有對商圈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才能真正選擇到一個合適的開店地址。

商圈調查一般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麵:

(1)該商圈人口數、職業、年齡層;

(2)該商圈消費習性、生活習慣、購買場所;

(3)流動人口;

(4)該商圈基礎設施和競爭店狀況;

(5)商圈未來發展。

(二)商圈調查的方法

1.已建店商圈調查方法

對已經建立的店鋪,可以根據對顧客的調查來測定商圈狀況。調查方式可以采用問卷分析、信用卡分析等。下麵舉例來說明:

例如一家中型店鋪,於2000年開業。為了測定自己的商圈,他們在10月份選擇了兩個節假日和兩個工作日進行顧客抽樣調查,采用問卷分析形式,共發放顧客調查問卷3000份。經過對3000份問卷進行分析,組織者就可以基本上了解顧客的來自範圍。

經過多次調查分析以後,他們就可以確定店鋪的基本商圈。

另外,目前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開始使用信用卡購物,店鋪可根據顧客信用卡資料,進行地址分析,從而在地圖上測定出商圈的範圍。

2.新建店商圈調查方法

新建店的商圈調查,一可以根據城市選點位置,周圍居民人口分布、城市規劃、交通狀況,以及是否為城市商業中心區或區域性商業中心區,流動人口狀況等,進行綜合調查分析測定。二可參考附近同類店鋪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比較。

以上兩種方法是定性分析。在進行定性分析的同時,還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美國威廉·雷利所發現的零售引力法則,以及戴維·赫夫所研究出來的商圈研究公式。

(1)零售引力法則。零售引力法則是美國威廉·雷利用三年時間,調查了美國150個以上的都市而總結出來的。其中心觀點是:“現有零售中心的兩個城市,從位於它們中間的某一分界處,所吸引的交易量與各自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例,而與從分界點到市場距離的自乘成反比”。其公式如下:

DY=DXY1+PXPY

其中,DY=x、Y兩城市間的分界點D區距Y市距離

DXY=X、Y兩城市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