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河流
散文隨筆
作者:梁弓
一九八四年
第一次進城我七歲,剛剛讀小學。父親三十二歲。父親開著雜貨店,春節前夕,去市裏進貨,順便帶我去玩玩。我們騎自行車去的。確切地說,父親騎著車帶我。坐在後座上,摟著父親的腰,我不知道這世上還有什麼值得害怕的。一個三十二歲的男人,在我眼中,幾乎就是整個世界。
騎車兩個多小時,中午時分,趕到郊區親戚家裏。吃過午飯,父親不忙他的事,先是帶我玩。十分鍾來到市區,看到好多高樓,好多人,那些叔叔和阿姨,尤其是姐姐,都很漂亮。現在想想,可能並非長得漂亮,而是打扮得漂亮。再想想,二十年前也打扮不到哪兒去,比農村人強些而已。當時自然沒想這些,隻是想,如果以後娶個城裏女孩,該是怎樣一種情景呢?
下午過得很快,隻玩了兩個地方:動物園;準海戰役紀念館。玩得很開心,至於到底看些什麼,已經記不清了。或許逛動物園吧,我們要寄存自行車,老師傅嫌車子太破,說沒必要寄,扔在一邊肯定沒事。車子真的沒寄。連鎖都沒有。出來天黑了,騎著破車又回郊區睡覺。
這一晚過得很不好,因為親戚家男主人不在,父親要去找他。我一個人悶悶不樂,女主人就拿香蕉給我吃。我咬了一口,驚歎不已:世上居然還有這麼好吃的東西?
在親戚家住一晚,第二天上午離開了。在市裏隨便逛逛,時間比兔子跑得還快,轉眼又吃午飯了。下午去市場進貨。買了花燈。這個記得很清楚。回來時風大,我躲在父親大衣裏。冬天黑得早,還沒到家,路上就看不見了。更麻煩的是,車子沒氣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打氣都不成。父親仍然騎著,我則下來跟著跑。一個七歲小孩,也可以跑得很快。到了鄰村,我們借氣筒打氣,父親繼續騎車帶我。
回到家的時候,突然發現,月亮偷偷出來了。
一九八九年
十二歲的我,已經讀初一了。學校是新校區,淩亂不堪,自習課學生勞動,平整校園。勞動時候不學習,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對我來說實在開心。正打鬧著,一個老鄉跑過來,用很平靜的語氣說,你爸出車禍了。
猶如晴天霹靂,我握住鐵銑,一下子就懵住了。
扔掉工具,飛快地往醫院跑。醫院不遠,就在校門口,穿過馬路就是了。三叔背著父親一路狂奔。父親腿上流著血,嘴角掛著笑容。那是一種神智不清的笑容,沒有任何感覺,沒有任何意識,任憑怎麼叫也無動於衷。我的淚立刻出來了。跟著跑幾步,又折回去。三叔背著他的哥哥,我要找我的弟弟。我六歲的弟弟是跟父親一起出事的,不知現在怎樣了。向人打聽,知道沒傷著,隻是受到些驚嚇。不久之後,父親除了腿部留些隱患,基本痊愈了。我這才鬆了口氣。
也就是從那時起,對於現代科技產品,充滿了仇恨。或許這是一種不理智的仇恨,但事實的確如此。現代科技為大眾提供諸多便利,而對於我,萬一父親傷得更重,甚至是……就算它提供再多方便,也不抵給我造成傷害的萬分之一。
父親住院那段時間,我一直住在醫院,方便照顧父親,也能節省些住宿費。吃飯有時在學校,有時在醫院。在醫院就吃母親煮的雞蛋掛麵。或者鮮魚湯。住院處在醫院西部,鐵門緊鎖著,每次過去,我都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到中門,再走很長很長的路繞回去。有時早晨起晚了,就爬鐵門過去。再後來即便不起晚,隻要沒白衣服看見,我也爬鐵門。早起的病人活動筋骨,天天可以看到一個小孩笨手笨腳地爬那扇高過他數倍的鐵門。
一九九二年
我讀初中成績還行,本以為考中師絕對沒問題。父親雖然沒說,但我明白,他也希望我這樣。家境不好,早一點工作,可以早一點減輕家庭負擔。班主任也希望我讀中師。當時的情況是,哪個班中師上得多,班主任不光有麵子,還有物質獎勵。唯一不想讀的隻有我。讀了中師,以後做小學老師,幾乎就沒希望讀大學了。盡管如此,我還是參加了中師預選考試。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對於十五歲的我來說,還不太現實。那年預選全班過了五個,從未出過前三名的我卻落選了。班主任狠狠訓了我一頓。父親照例沒說什麼,隻笑笑。
預選的失敗,讓我失去了讀中師的機會。雖然不稀罕,但失敗了,總歸覺得不舒服。後來中考成績不錯,遠遠超過中師線,能讀重點高中。讀大學後,有一次父親問我,那次是不是故意的?指的是故意落選。說實話,我沒這麼想,真的是考砸了。現在明白了,有些失敗並不可怕,反而有助於以後的成功。當年若真預選上,讀中師教小學,以我的性格,可能一輩子留在小學了。不會來上海。也不會拚命寫小說。一切都是命裏注定吧。
當然有件事情,始終沒告訴父親。我在寫詩。考試靠平時努力,但不顧一切地寫詩,多多少少,總會受到一些影響。我讀汪國真的詩,模仿寫了幾十首,現在一字也沒留下。
讀大學後仍然寫詩。詩作發表後,似乎跟汪國真永遠告別了。
一九九三年
九三年底,高中讀了一年半,讓我心煩意亂。
重點高中強手如林,這在我預料之中。隻是沒想到,入學前十五名的我,第一次考試竟跌至全班倒數第一。一個班二十人也就罷了,竟有六十多。我可從來沒考過六十多名。高二文理科分班,我想了想,還是選了文科。以後讀大學,寫小說,屢屢遭到退稿,我就後悔當初走錯了路。當然,如果選擇了理科,也未必會一路平坦。未來的事說不準,誰也無法把握。曆史不能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