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翠江之異(2 / 3)

區克關告訴麥豐收:“回去吧,別管魚了。回去告訴鄉親們學學防震的知識,警覺點,別的我不能多說,有紀律。”

會議很快就散了。

天晴了,彩虹高掛,風和日麗。

四、區克關在行動

區克關從防汛會場出來後,把他新了解到的,可能和地震有關的異常信息向市地調局和地調總局作了彙報。然後又去查看了市局幾台儀器的監測記錄。

市局局長說:聽總局的意見。

可是總局一直沒有回音。

區克關找了市長,力陳翠江市麵臨的危險性。

市長問他:“連總局監測台網,那麼多大專家都沒覺得有問題,我憑什麼相信你?”

區克關回答:“咱們市的儀器雖然比較陳舊,靈敏度、精確度也不夠好。但目前3個測項,3/4的儀器有明顯異常卻是事實。再說,今天會上,山裏農民反映的情況也是地震前兆。”

“你有多大把握?”市長問。

區克關回答:“可以肯定會有強震發生,但時間地點級別都還定不準。”

市長說:“等你能定準時再來找我。地震預報事關重大,記住,你要有鐵一般的證據,才能說服權威,說服眾多領導。”

區克關說有一個優秀的地震專家,名叫王泰蘊,有他在就好了。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9級特大地震之前,王泰蘊提出了內部預測意見:2004年年底之前,蘇門答臘島附近,以2.5°N,96.31°E為中心,94千米半徑範圍的圈裏,將發生7.5~8.5級的大地震。結果時間符合,位置與實際震中(3.15°N,95.79°E)基本一致,震級也差不太多。2004年12月18日,王泰蘊把這一預測意見作為學術交流發給了國內20多位專家學者,區克關也收到了,所以他印象很深。

市長急切地說:“快去請。能請來最好,請不來也向他請教一下。”

區克關告辭出來,找到雅茹告訴她說:“你是記者,又是女孩子,求你幫個忙,跟我去趟京城,找找地調總局,請一位專家。這可是市長大人親自交代的任務,給你們主編說說,能派你個采訪任務最好,不能的話就請個假吧。”

雅茹答應了。

五、異常地學現象調查總局

區克關和雅茹風塵仆仆地趕到京城,連旅店都沒找,就去了異常地學現象調查總局。見到了地震司預報處的處長,區克關心急火燎地談起了翠江市麵臨的地震危險性,說已經把震兆情況和預測意見上報,問總局怎麼看。處長對他問的事好像沒有太多的印象,使勁想了想說:“應該是科學依據不足吧。”區克關說怎麼會呢,他如數家珍般地講起了那些典型的前兆異常。處長剛開始還耐著性子聽,後來聽到宏觀異常現象時,終於忍不住了,說:“你們這些在基層工作的同誌,見到觀測數據有一些波動,有疑惑,或者有些想法,給我們報過來,也是你們在盡職。可事情總要有個度嗎,你也是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怎麼能那麼不專業,”處長攤開雙手,抿了抿嘴,做了個無奈的表情和手勢。

“宏觀震兆異常的機理我雖說不清,可經過大量強震的驗證,它們可信。”

“好了,我知道有的人慣於捕風捉影,差十萬八千裏就敢說到了羅馬。你的思想不要被他們那些經驗主義的東西束縛住了,視野不要太狹隘,認識不要太片麵。你應該多看看美國、日本的學術文章,他們才是科學上的強國,科學進步的前沿嗎。他們說地震不能預報,就是最科學的裁決。我們吃這碗飯,不能不幹事,工作嘛,沒人不讓你領工資就說明你做得還可以。地震報出來報不出來都不是你的責任。就說我們國家,也還有大量研究地震的大牌專家嘛。光珠穆朗瑪峰學者、喬戈裏峰學者、幹城章嘉峰學者、尼羅河學者就有多少?更不用說一般的研究員、教授、博士後、博士了。你難道比他們還高明?什麼叫科學,科學家的認識就叫科學;我們有遍布全國的觀測網、國內最先進的儀器、智能化的決策係統、龐大的科學家團隊,還有各基層單位的支持,總比那些草台班子、江湖人士報得準吧?要是連我們都報不出來,不正好證明了地震不能預報嗎?啊,哈哈。我也挺忙的,就不留你們吃飯了,好吧?”處長做了個送客的手勢。

雅茹心想:這是什麼邏輯。

臨出門前,區克關問:“你們智能化的決策係統和龐大的科學家團隊對我們市周圍的地震有什麼具體的預報意見?”

“你還是不明白。”處長恨鐵不成鋼地說:“他們沒有意見。”

“真理未必掌握在多數人手裏,也未必有什麼華麗的外衣,當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雅茹還沒說完,處長就斬釘截鐵地說:“地調界要出了哥白尼我就引咎辭職!”隨後補充道:“現在是什麼時代?早進步得高山難以仰止了。怎麼可能出現那樣的情況?”

六、預測專家王泰蘊

“隻有去找王泰蘊教授了。”區克關說。倆人攔了輛出租車,來到異常地學現象調查總局表層地象研究所。傳達室的人說王泰蘊辭職了,好像去了一家公司。”

旁邊經過一個30多歲的女士,聽到他們的談話說:“他還在這個研究所,在下屬的一個公司當打字員。我帶你們去吧。”

“什麼?!怎麼會這樣?”區克關和雅茹大吃一驚。

“人家不給他科研經費,連工資都發不全,他還能怎麼辦,他也得生活啊。”

“他,現在幹得怎麼樣,還算順心嗎?”區克關悵然問道,好像是他的錯似的。

“看起來還可以,不過他心裏挺苦的。他給科研人員打印論文,見有寫錯的、寫的不好的就忍不住改。我們倒沒什麼,就算不懂得感謝他也沒理由埋怨他,因為他改的都對,都很有必要。可是他們打字室的經理就不滿意了,說他無事生非,出活慢。給他的報酬也少啊。”說話間,打字室到了,女士就告辭了。

區克關說明來意,王泰蘊有些歉意地說道:“我現在這個樣子,還能幫你們什麼啊。連監測手段都沒有。你們應該去找地調總局。”

“找過了。”區克關講了他在總局的經曆。

王泰蘊沉思不語。

“想想翠江市的人民吧。”雅茹說,她望著王泰蘊,眼裏滿是期待。

王泰蘊點了點頭。轉向區克關說:“你們回去吧。密切注意當地的各種震兆現象,必要時找市長,找市府能管事的人。我在這邊也想想辦法。”

“我留下來幫你。”雅茹說。區克關也說:“讓她留下吧。你這裏人手少,她是記者,說不定能幫到你。”王泰蘊同意了。

王泰蘊找經理請假,經理說:“你的工作完成了嗎?你要想幹這個工作呢就好好幹,要不想幹呢,有的是人幹,那些小姑娘哪個不比你打字快。”

王泰蘊還想再說什麼,張了張嘴,又忍住了。他去找了所長,說明情況,要請兩天假。所長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難道不知道你現在的崗位在哪裏?你們經理來反映過幾次了,說你不安心現在的工作,技術也不熟練。要不是我說所裏安排的人你得擔待點,不能那麼挑肥揀瘦的。她早想把你換了。你想,你要是下了崗,你們家那情況,怎麼辦?再說了,要是總局那條件都報不出來地震,你就行?就說行,報出來了,你能怎麼辦,你有權力報嗎?人家信你的嗎?”

王泰蘊隻有沉默的份。

回到公司,王泰蘊讓雅茹替他打字,自己先打了幾個電話。

七、吳琪何去何從

要想搞預測,需要有監測數據。王泰蘊想到了一個人,是地調總局監測預報中心總工程師的女博士生,名叫吳琪。她和王泰蘊相識純屬偶然。那天她到表層地象研究所找同學玩,正好王泰蘊去送打印好的稿子。當時吳琪不知道他是誰,聽同學叫他老師,以為是他同學的師叔。她正好帶有一段監測數據,中間有一段變化她不明白原因,她導師又讓她自己琢磨,她就趁機問王泰蘊,王泰蘊讓她回去看前一段的記錄,是否……”見她點頭,王泰蘊說:“那就是將要發生地震了,不大,超不過5.5級,西北大概1500千米。時間截止到3天後的12時,如果沒有就沒有了。

吳琪不信,說她老師說過地震不能預測。王泰蘊說你碰巧拿了一段能預測的數據。她知道王泰蘊的身份後,更認定他是在開玩笑了。

過後吳琪本來沒怎麼考慮這件事,但第三天中午吃飯時她突然緊張了起來,端著飯就跑回了宿舍,上網查看地震速報目錄。西北1500千米附近三天內什麼地震也沒有。她自嘲竟然把一個打字員的話當了真。可是,她又想到了一種可能:剛發生的地震,有關信息還沒放到網上。她連忙跑到數據中心直接查監測記錄。果然,西北1500千米附近那片土地上,當日11時23分發生了4.8級地震。

從此,吳琪成了王泰蘊的崇拜者和編外學生。隨著她對王泰蘊了解的加深,她越發喜歡上了這個男人。喜歡他的博學多才,正直善良,真誠勤奮。明知他早已結婚,她還是向他表達了愛意,說願意做他的紅顏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