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蘋果走向成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蘋果公司推出了蘋果Ⅲ型,這是公司成立以來在經營決策方麵的一次重大事件。由於蘋果Ⅲ的上馬過於匆忙,許多關鍵性能的設計非常粗糙,與用戶的需要相去甚遠,蘋果公司的聲譽急劇下降,給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這次的失誤反應出蘋果公司在市場營銷、產品設計、生產管理和競爭策略等多方麵存在的問題。高科技企業沒能及時向管理型企業過渡,也是一個巨大而沉痛的教訓。
事發以後,蘋果公司馬上開始對公司的基礎結構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他們首先解雇了40名不懂營銷策略的職員,並陸續充實了一批有能力的管理人員,更新了技術人員,徹底修改和優化了蘋果Ⅲ的設計。經過這一係列的改革,蘋果公司終於擺脫了困境,同時也完成了高技術企業的一次關鍵性轉變。
對於蘋果公司來說,上市後的幾年並不是美好的年景,因為除了蘋果Ⅲ上市所引起的麻煩之外,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也正是在這時宣布進入微型計算機市場。這給蘋果公司的外部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IBM公司是世界電子工業中名列榜首的產業巨子,早在蘋果公司還未出世前,它就以世界最大、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機器外圍設備製造廠商而聞名天下。IBM公司進入微型計算機市場,預示著“紅蘋果”和“藍巨人”之爭在所難免。
麵對強大的“藍巨人”的挑戰,蘋果公司冷靜地分析了市場需求和自身的優勢,他們認識到,隻要抓住操作簡易、價格低廉這兩個特色,不斷優化和更新自己的產品,蘋果公司是有把握穩住自己的產品市場的。競爭的結果不出所料,自IBM公司進入微型計算機市場後,蘋果公司的銷售額並沒有減少,它在微電腦市場中的份額始終保持在26%左右,倒是其他一些微型計算機公司被迫離開了競爭市場。
在經曆了重大挫折和嚴酷競爭之後,蘋果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更加壯大也更加成熟了。事實上,不經過這種挫折和競爭的洗禮,就不會成為優秀的企業,也不會創造出蘋果公司當時那樣出色的業績。可以說,適應市場,創造出價格低廉而又簡便易學的新型電腦是蘋果公司取勝的秘訣。但是,蘋果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並未將這一優良傳統保持下去,在PC電腦的競爭中未能取得優勢,市場地位喪失殆盡。不過近幾年,蘋果公司又重整旗鼓,恢複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