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北部,介於舊金山市和聖何塞市之間,有一個長30英裏、寬10英裏的狹長地帶,這裏集中了全美96%的半導體公司,並出產電子工業的基本材料——矽片,自1971年之後,出現了一個形象而生動的名字——矽穀。蘋果公司就誕生在這裏。矽穀的特殊環境和特殊條件,使它自然地成為孕育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一大批企業的搖籃。
一、蘋果初長成
對於蘋果公司來說,矽穀不但是孕育公司誕生的搖籃,而且還成就了公司的兩個發起人——史蒂夫·喬布斯和斯蒂芬·沃茲奈克。他們創辦蘋果公司時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1975年,喬布斯和沃茲一同參加了矽穀的計算機俱樂部。那時,市場上的微型機要幾千美元一台,他們買不起,於是決定自己裝一台。他們先在一個博覽會上以二十美元一台的價格買到了最新推出的6502微處理器,然後又從各自的公司搞來一些電子元件,接著按照沃茲的設計,他們在喬布斯的汽車房裏幹了起來。不久,一台自製的微電腦出現在計算機俱樂部裏,而且立刻受到了朋友們的歡迎。這就是後來被稱為“蘋果Ⅰ”的微型機。
在他們的計算機銷售過程中,喬布斯和沃茲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市場信息,即社會大部分人需要的不是單板機和散裝件,他們要的是完整耐用的計算機。為此,商店甚至把他們的計算機放進一個粗糙的木頭盒裏進行展示,所有這些引起了喬布斯深深的思索。
1975年以前,美國還沒有比較實用的個人計算機,當時隻有一種業餘愛好者用的微型計算機散件“牽牛星8800”,但因其沒有什麼適用軟件,又難以掌握,所以隻有少數買主。整個微型計算機市場還是一個空白。那時,IBM等大的計算機公司隻熱衷於為政府機關和各大公司生產和研製大、中型計算機,對微型計算機市場有些不屑一顧,而從喬布斯和沃茲的計算機銷售情況看,微型計算機市場的潛力十分可觀。1976年,蘋果公司在矽穀正式宣告成立。
二、風險投資助成長
蘋果公司開業初期首先碰到的就是資金問題。他們遇到的第一位投資者就是馬克·庫拉。馬克·庫拉對微電腦業務十分精通,當時年僅38歲,卻已是一個百萬富翁了。他實地考察了“蘋果”樣機,並提出了一大堆問題,最後當問及“蘋果”電腦的商業計劃時,喬布斯和沃茲麵麵相覷,對此一竅不通。馬克·庫拉告訴他們:一個詳細的商業計劃是吸引風險資本所必須的。此後,馬克·庫拉給兩個年輕人上了半個月的管理課,同時,三個人日夜工作,製訂了一份非常全麵的“蘋果”電腦研製生產計劃。他們三個帶著這份計劃到熟悉的風險資本家那裏遊說,籌集到100多萬美元。
資金問題解決之後,他們對企業的組建進行了調整,聘請了32歲的邁克爾·斯克特出任經理。從此,蘋果公司的生產和業務活動開始步入正軌並迅速以幾何倍數的速度擴張。截止到1983年的統計,風險資本家們最初向蘋果公司投資的每一美元,此時已能賺回24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