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相對於傳統媒體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社交媒體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大有取代傳統媒體的勢頭。全球社交媒體發展速度最快的是中國,據麥肯錫2011年底的調查數字顯示,中國社交媒體用戶數量已達3億,擁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躍的社交媒體用戶群。
二、社交媒體的特性與農業信息傳播要求的契合
農業信息傳播是麵向廣大農民的平民化傳播,社交媒體的諸多特性決定了其很適合用於農業信息傳播與交流:
1.社交媒體的參與性有助於激發農民主動貢獻和反饋信息,增強農民信息意識。社交媒體模糊了信息傳受雙方的界限,所有用戶既是信息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傳播者,農民可以通過製作、評論、轉發和分享信息來尋求各種農業問題的解決方案,交流心得和共享經驗等,有助於農民處理解決日常農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2.社交媒體的開放性有助於形成海量的農業信息資源。社交媒體將信息的製作和發布權發放到了個人,而且大部分社交媒體是可以免費參與的,它鼓勵人們製作、評論、分享、轉發各類信息,農民參與製作和利用社交媒體的內容不存在成本、權限等諸多障礙,有助於豐富社交媒體中的農業信息內容,形成海量的農業信息資源。
3.社交媒體的互動性有助於農民及時接收和反饋信息。社交媒體的雙向互動、多向傳播等特點,可以在農民與政府、農事部門、農業企業、農業專家之間搭建對話通道,打破信息隻能由上到下的單向流動,實現準實時的對話交流,農民可以借助社交媒體,通過視頻、照片、文字、語音等多種方式交流,增強農業信息傳播效果和效率。
4.社交媒體的社區性契合農民對農業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受信息意識強、有頭腦的農業致富典型的影響,農業信息對增加收入的積極作用被更多的農民所認識,農民對農業政策信息、新技術信息、新品種信息、農產品信息、市場信息、科技知識等信息需求強烈,但各有側重或不同。社交媒體的社區性恰好契合了農民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農民可以依據各自不同的需要,在社交媒體中聚合成一個個不同的“圈子”,在圈子裏共同尋找、交流、分享所需的農業信息。由於圈子成員間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圈子中傳播的信息易於被圈子成員所接受。
5.社交媒體的連通性契合農業信息傳播的多媒體需要。農業信息傳播對載體的要求不盡相同,不同載體承載的農業信息的傳播效果也有著很大的差別,而社交媒體都具有很強的連通性,通過鏈接可以實現打開圖片、文件、表格,播放聲音、視頻、動畫等,還可以轉到其他網站瀏覽詳細信息,實現多媒體的快速融合。
6.社交媒體的廣泛性有利於農業信息的快速、廣泛傳播。社交媒體用戶分布於網絡的各個角落,數量十分巨大。以微博為例,我國有100餘家網站提供微博客服務,注冊用戶約12億。2012年底,主流的四大微博(新浪、騰訊、網易、搜狐)中,新浪微博的賬戶數量達5.36億,活躍客戶4980萬,騰訊微博賬戶數達5.4億個,日均活躍用戶數量超過1億。龐大的活躍用戶數量有利於農業信息,特別是農業災害信息、農業氣象信息等時效性要求較高的農業信息,快速而廣泛地傳播。
三、基於社交媒體的農業信息傳播發展策略
社交媒體擁有龐大而快速增長的用戶群體,無以倫比的快速傳播功能和影響力,社會公眾的廣泛接受和參與,是農業信息傳播的極佳工具,重視並發展社交媒體這一傳播途徑,是解決傳統農業信息傳播途徑覆蓋麵小、對象不明確、缺乏互動、傳播效率低、效果不佳等問題的上佳選擇。
1.發揮政府部門職能,推進農業電子政務建設。政府部門深入研究社交媒體發展趨勢和特點,發揮職能優勢,推進農業政務微博建設。利用社交媒體的開放性、參與性、互動性,發揮農業信息傳播主體作用,傳遞農業政策、法規、市場、科技等信息,同時接受農民的質詢、監督和信息反饋,使農業政務微博成為政府與農民間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服務渠道,強化政府對農業發展的管理和導向能力,增強對各級農業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加強政府與農民間的溝通,實現農業政務信息的公開、公正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