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農業信息員培養,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要求。推選具有良好科技素質,較高的轉培訓能力的農民擔任農業信息員並加以培養,提升農業信息員的網絡信息技術素質、能力和水平,提高農業信息員對社交媒體的應用能力,將社交媒體作為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和交流新工具,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方式,滿足新形式下農業科技信息推廣傳播需要。
3.提高農民科技知識水平,增強社交媒體傳播效果和效率。加強農民的再教育,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鼓勵、引導農民使用社交媒體。開辟農業專家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通過社交媒體的信息交流和分享,使得農業專家的一對一服務轉化為一對多服務,為其他具有相同問題或相同境遇的農民提供解決之道,提高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效率和效果。借助社交媒體的圈子特性在農民之間、農民與消費者之間快速而簡單地建立關係,促進農民之間、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對話。
4.借助口碑傳播,拓寬農資品牌傳播渠道。農資產品質量關乎農民收入,如何選擇、購買、放心的農資產品,歸根到底就是品牌問題。隨著社交媒體用戶數量的激增,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以社交媒體作為決策參考的重要信息來源,社交媒體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潮流和購物習慣,購物決策受社交媒體的影響比世界其他國家更大,品牌意識更深入人心。因此,利於社交媒體的多媒體連通性,把農資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全麵、直觀地展現在消費者麵前,可以增強消費者對農資品牌的信心和忠誠度,借助消費者口碑的自發性快速傳播,提高農產品品牌的大眾知曉度和參與度,樹立農資產品品牌。
5.借助移動社交媒體,提高農業信息傳播時效性。隨著移動互聯網絡的延伸和發展,智能手機、PAD等的日益普及,人們的上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社交媒體的訪問已從傳統的上網終端轉向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2012年6月,我國網民中用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用戶占比已達到72.2%,成為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農村網民達到1.65億,占網民總數的27.9%,農村網民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源於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如今手機市場上非智能手機已很少見,幾百元智能手機也不鮮見,社交媒體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基於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因此,必須重視移動社交媒體,利用移動社交媒體即時性強、受眾廣、活躍用戶多等優勢,探索農業氣象、災害、農產品購銷等時效性較強的農業信息在移動社交媒體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劉鏡,劉鳳俠,盧曉峰.試論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的途徑與方式[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22(05):31-33.
[2]蘇柱華.廣東農業傳媒與傳播學科發展現狀與戰略規劃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0):155-161.
[3]王彰奇.農業科技傳播的理性思考與模式創新[J].農業網絡信息,2010(08):5-8.
作者簡介:張強(1970-),男,吉林大學軍需學院農業推廣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農村科教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