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端起桌上茶杯,呷了一口茶,接著道:“在總壇西北角的法台上有根木柱,此木柱有二人合圍粗,宴後,我留意徐平單手就把柱子拔了出來,原來柱子下麵是空的,他把圖紙放入柱子下的空洞內,順手將柱子插回原位。為師當時隱在暗處,徐平見周圍無人便跺腳駕風回了幽州城。我料他兩日內沒時間取回圖紙。”
馬剛道:“師父,他把圖紙放在木柱下,不怕被宋兵宋將找到嗎?”
老道搖搖頭:“空雷陣已布好,圖紙放在那裏比什麼地方都保險。除徐平外,沒陣圖指導,進陣必亡也。”
馬剛道:“師父,讓孩兒去吧。”
老道點點頭:“孩子,為師隻有讓你去了,記住,你進了空雷陣,腳一定不要挨地。陣外圍的四門消息埋伏尚未修好,還需要兩三個月方能完備,好在周圍埋的木柱還沒有拔完,你明晚就行動,不要錯過時機。”
馬剛道:“師父,孩兒謹記。”
次日夜二更天,馬剛做了收拾,換好夜行衣,虎尾鋼鞭背後一背,便到軍師府,與師父話別,直奔南平關。
不多時,到達南平關外,定神觀察,一切正常,便直奔空雷陣。須臾,來到空雷陣北門,此時已過二更,隻見北門離空雷陣總壇的蓮台不遠,蓮台四周護架尚未建好,中間埋有幾十根木柱。北門和蓮台間僅隔三四根柱子,但柱與柱間相隔甚遠。馬剛點步擰腰,飛身躥上最近一根柱子,腳借力柱子,啪啪啪一氣躥上第四根柱子,此柱距蓮台亦有十丈餘。馬剛暗想:這下要試試我的輕功了。遂一個白蛇出洞,獨龍過江,躥出五丈多遠,在空中變勢,來了個哪吒倒蹬風火輪,一連翻了三個跟頭,最後一個鯉魚大挺脊正落在蓮台邊上。啪,馬剛右手扣著蓮台邊身子一晃便躥了上去。馬剛定了定神,便奔向師父所指的蓮台東北角上的那根木柱。他兩手抱住木柱,用足力氣將其拔出,露出一個空洞。馬剛伸手入內,觸及圖,遂將其取出,揣入懷中。隨後將木柱插回原處,然後一個躍身又返回蓮台,照原路出北門。
鼓打三更時分,馬剛離開空雷陣,急回師父府。
見了師父閉眼敖神金中啟,喜道:“師父,陣圖已到手。”
閉眼敖神金中啟蹙眉道:“孩子,事關重大,你現在不要離開為師的府邸,圖紙也不可離身,由你師哥保護你,明晚送走。”
馬剛道:“師父,孩兒謹記了。”
一日無事,剛到定更天,閉眼敖神金中啟找來兩身僧衣讓張英、馬剛換上,二人又帶上假麵具。金中啟道:“孩子,你們出城路上要多加小心,為師怕徐平發現陣圖被盜,必在中途設下關卡。你們最好從北門走,越遠越好。”
馬剛道:“師父放心,幽州地形我們甚熟。”
老道又道:“天亮之前,你二人一定要趕回來,若到時不回,為師斷定你們出事了,便也離開幽州城。”
馬剛跪拜:“師父,徒兒記住了。”言罷,師徒三人分手。馬剛、張英飛身上了屋頂。
話不贅述。二更天,兩人便趕到馬尾山西山口下。原本二人可以直奔西山口宋營,因於文龍之前已安排,讓二人有意和巡邏宋兵碰個照麵,巡邏宋兵攔住二人去路,厲聲喝問:“前麵之人從哪裏來?”
張英在大宋朝呆過一段時間,是南方口音,回答道:“我們從五台山而來。”其中一人道:“於元帥日前吩咐過,近日會有五台山客人來,想必是二位了,有請。”由一宋兵帶路,少時便到轅門外,見於文龍正在轅門等候。
原來巡邏宋兵盤查來人之時,即有軍士回稟於文龍,故於文龍早早便在轅門等候了。
二人看見於文龍,遂上前跪拜:“參見於元帥。”
於文龍趕緊上前扶起二人,道:“張賢弟、馬賢弟,請起請起,你我都是弟兄,不必多禮。”
二人站起,於文龍道:“請進帳內相敘。”
三人手挽手,肩並肩直奔中軍大帳。
三人來到中軍大帳前,於文龍喝令兩邊衛士退下。
守衛軍士退下,馬剛急從懷中掏出牛皮圖紙,雙手呈上:“請於元帥收下。”又接著道:“師父說近期幽州不會給大宋朝下戰書破陣,空雷陣主陣四周八個子陣尚未完工,請於元帥趁機盡快識圖破陣。師父還提醒於元帥謹記,位於空雷陣總壇蓮台上的徐平、莽雲妖術厲害,元帥不可大意。”
於文龍道:“我曉得了,有勞二位辛苦。”
馬剛、張英道:“於元帥,我們告辭了,師父還在等我們音信。”
於文龍道:“馬元帥,你和仙師能否在破空雷陣之前來助我一臂之力?”
馬剛道:“於元帥,容我回稟師父再定,如何?”
“行。二位路上小心。”於文龍言罷,二人抱拳施禮,辭別而去。
於文龍把張英、馬剛送出轅門,急回大帳,攤開牛皮圖紙,注目細看。天亮時分,於文龍將圖紙揣入懷中,傳令打鼓升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