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給我上了一堂課
一行石階在山間蜿蜒。濃重的霧氣籠罩著整個山溝,霧氣中縹緲著清脆的鳥叫聲。
兒子走在我的前麵,沿著石階往上爬。走了二十多分鍾,我們就到了我任教的那所小學。
學校坐落在大山腳下,校門口有一口清澈的池塘。霧氣已經散開,兒子在池塘邊停下了腳步,隻見一群鵝在池塘裏仰頭高歌。
今天我要當一回學生。我教了大半輩子的書,這裏的教學條件和教育方式一直比較落後。兒子去年考上了大學,在大城市裏受了高等教育,趁他這次回家,我就讓他給我的學生們上一堂課,以此來激勵那幾個不愛學習的學生。兒子欣然答應了。
兒子站在了講台上,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鵝”字,然後問道:“同學們,這個字怎麼念?”
“鵝。”同學們齊聲念道,一臉疑惑。是啊,這個字太簡單了,他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呢?坐在教室最後麵的我,心裏也泛著嘀咕。
兒子又在黑板上寫道:鵝=我+鳥。兒子接著提問:“大家最喜歡什麼鳥呢?哪個同學能舉手回答一下?”教室裏頓時搖晃著許多雙小手。
兒子看了看花名冊,點了李小強的名字。李小強是班上最調皮的學生,上課要麼睡覺,要麼走神、發呆,成績一直很差。今天來的路上,我跟兒子還提起過他。
“我喜歡燕子。”
“為什麼呢?”
“燕子在空中飛的樣子很美,叫聲也好聽。”李小強略帶玩笑地說。
“好,請坐。”
兒子又點了幾個學生起來回答。有的說喜歡“天鵝”,有的說喜歡“喜鵲”,有的說喜歡“孔雀”,答案五花八門,教室裏頓時沸騰得像一鍋粥。我明白了,兒子這樣做,是在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兒子接著說:“我喜歡的是候鳥。大家知道什麼是候鳥嗎?”
學生們一個個搖頭。
“候鳥是一種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夏天的時候,候鳥在溫度較低的北方生活,冬天的時候就飛到溫度較高的南方過冬。它們不會一直呆在一個地方,它們飛過高山,心比天高。”說完,兒子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山”字。
緊接著,兒子讓學生們用這幾個字造句。李小強第一個舉手,信心滿滿地說:“我是山裏的一隻候鳥。”
“很好!請坐!”兒子讓李小強坐了下來,把那句話寫在了黑板上,然後笑著說,“同學們,山外麵的世界很精彩,我給大家看看我在北京照的相片,好不好?”
“好!”大家異口同聲地喊道。
兒子給學生們分發了“未名湖”“清華園”“天安門”“故宮”“長城”的照片。大家圍在一起,交頭接耳,臉上滿是羨慕和興奮的表情。
兒子維持了一下課堂秩序,說道:“現在,請幾位同學上講台,暢想一下你眼中的‘外麵的世界’。誰想第一個上台,請舉手!”
我的心中一緊,生怕會冷場。因為以前我一提到讓學生上講台,大家都有一種畏懼心理,沒有誰會自告奮勇地舉手。沒想到,這次竟然有好幾個同學大膽地舉起了手,爭搶著第一個上講台。關於未來,大家心中有著強烈的傾訴欲望。
學生們在講台上羞澀而認真地演講,格外投入。好幾個學生發誓以後要好好讀書,爭取考上北大、清華,走出這個窮山溝。兒子重新走上講台,逐一表揚了上台的學生。
我看了看手表,還有一分鍾就下課了。兒子的這堂課不僅達到了我請他來講課的目的,而且充滿了教學藝術,好好地給我上了一課。
我以為兒子的這堂課就此結束。想不到兒子最後在黑板上還寫了這樣一句話:
我們是山裏的候鳥,從這裏勇敢地飛出去,然後每年飛回來,不忘這裏的家!
感歎號剛落筆,下課鈴聲就響了。我忍不住帶頭為兒子使勁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