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比提問法。設決策者麵臨兩種可選取方案A1、A2。A1表示他可無任何風險地得到一筆金額x2;A2表示他可以概率p得到一筆金額x1,或以概率1-p損失金額x3;且x1>;x2>;x3,設U(x1)表示金額x1的效用值。若在某種條件下,該決策者認為A1、A2兩方案等價時,可表示為:
pU(x1)+(1-p)U(x3)=U(x2)
確切地講,該決策者認為x2的效用值等價於x1、x3的效用期望值。於是可用對比提問法來測定決策者的風險效用曲線。從上式可見,其中有x1、x2、x3、p四個變量,若其中任意三個為已知時,向決策者提問第四個變量應取何值?並向決策者做出主觀判斷第四個變量應取的值是多少。提問的方式大致有三種:
①每次固定x1、x2、x3的值,改變p,問決策者:“p取何值時,認為A1與A2等價。”
②每次固定p、x1、x3的值,改變x2,問決策者:“x2取何值時,認為A1與A2等價。”
③每次固定p、x2、x3(或x1)的值,改變x2(或x1),問決策者:“x2(或x1)取何值時,認為A1與A2等價。”
一般采用改進的V-M(Von Neumann-Morgenstern)法。即每次取p=0.5,固定x1、x3,利用
0.5U(x1)+0.5U(x3)=U(x2)
改變x2三次,提三問,確定三點,即可繪出這位決策者的效用曲線。
不同形狀的效用曲線表示了決策者對待風險的不同態度。一般可分為:保守型、中間型、冒險型三種。具有中間型效用曲線的決策者,他認為他的收入金額的增長與效用值的增長成等比關係;具有保守型效用曲線的決策者,他認為他對損失金額愈多愈敏感,相反地對收入的增加比較遲鈍,即他不願承受損失的風險;具有冒險型效用曲線的決策者,他認為他對損失金額比較遲鈍,相反地對收入的增加比較敏感,即他可以承受損失的風險。
利用效用曲線可以描述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該曲線可用直接提問法或對比提問法獲得。不同的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有所不同,因此會得到形狀不同的效用曲線,一般由保守型(避險型)、中間型(進取型)、冒險型(無關型)3種類型。
(1)保守型。這是一條上凸的曲線。它的特點是:當收益值較小時,效用值增加較快;而隨著收益值的增大,效用值增加的速度越來越慢。它反映出相應的決策者討厭風險、謹慎從事的特點,這是一個避免擔風險的保守型決策者。
(2)冒險型。這是一條下凸的曲線,它的特點是:當收益值較小時,效用值增加較緩慢;而隨著收益值的增大,效用值的增加速度越來越快。它反映出相應的決策者是一位喜歡冒險、銳意進取的決策者。
(3)中間型。這是一條直線。它的特點是:收益值與效用值成正比例上升。它反映出相應的決策者是一位嚴格遵照期望值準則的循規蹈矩的決策者。
但是在實際決策過程中,決策者效用曲線可能是3種類型兼而有之,當收益值變化時,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也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