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而今30歲左右的女人,成長的年代是一個隻能溫飽而沒機會與那些美好理想擁抱的年代。她們在小時候,甚至不知道什麼叫美學、什麼叫生理學。等到社會開放了,有條件了,年齡上也有了危機。於是隻有拚命投資美麗、投資教育,補上“幼而失學”的那些篇章。不要以為花20塊錢買一本時尚雜誌是因為無聊,也不要以為花上萬塊錢買一隻LV的拎包是燒包,更不要以為30歲的時候還在新東方學外語是浪費青春,所有的投資都會得到回報的,早晚而已。你的美麗和智慧對男人構成吸引了,男人才會臣服。
愛情經濟學提倡對自我投資,投資在自己的形象和內涵上。因為形象和內涵都提升商品價值。
效率——在不會使其他人的情況變壞的前提下,一項經濟活動如果不再有可能增進任何人的經濟福利,那麼該項經濟活動就是最有效率的。
愛情需要速戰速決,談戀愛,一定得有效率!
效率意味著不浪費,不浪費自己和對方的時間、金錢和情感。
愛情經濟學是從最根本的層麵來看待效率問題,世界是動態的,我們說一個人有能力,其實就是說這個人能夠彙集資源、調用資源,而這種能力是必須以效率為前提的。效率的內核就是智慧,效率降低,資源流動的速度就會放慢,所謂有能力的人的中心地位,也會漸漸喪失。
愛情是市場經濟,當在另外一個地方,因為相對效率較高,重新形成一個中心的時候,你這一邊,就隻能是門庭冷落鞍馬稀。
熟練可以提高效率,認真規劃也可以提高效率,在當愛情降臨的時候,你要用理性而不是感性來配置各種稀缺資源,資源配置不合理,會出現負效率,資源配置恰到好處,將出現效率最大化。這才是愛情所期待的。
愛情中,男女的雙方應該成為對方的互補品,一種物品價格上升導致另一種物品減少的兩種物品在經濟學上是互補品。互補品是在消費者眼裏是“搭配”的兩種商品,比如左腳的鞋和右腳的鞋。相互競爭的商品則屬於替代品,比如五指分開的手套和連指手套。
當中東發生石油危機的時候,在美國,卡迪拉克等大排量汽車的需求量就會下降,這是因為汽車和石油之間存在著互補的關係。
對於愛情的結果,必然有兩種:一種是在一起,也許結婚也許不結婚,但是在一起時,雙方都不變心,那是最好的結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另一種是分手,對於分手也可以有兩種方式,如果雙方都變了心,效果也不壞——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嘛;如果一方變了心,另覓新歡,另一方卻還傻乎乎地忠貞不貳,那麼,另覓新歡的一方是最幸福的,比兩個人都不變心的結果都幸福——因為他找到了更好的情人;而被拋棄的一方最為不幸——比兩人都變心的結果更不幸,因為它承擔的壓力既來自於對方的太幸福、也來自於自己的最不幸。
在這場愛情的遊戲中,戀人最得意的選擇是另覓新歡,最天真的選擇是天荒地老,最理性的選擇是分道揚鑣,最糟糕的選擇是被另有新歡的對方無情拋棄。問題是,最得意的結局過於缺德,最天真的結局過於虛幻,最理性的結局過於殘酷,最糟糕的結局又過於傷心。
所以獲得幸福愛情的博弈原則應該是:
第一,善意地而不是惡意地對待戀人。
第二,寬容而不是尖刻地對待戀人。幸福的戀人可能不是忠貞不貳的,當然也一定不是見異思遷的,他們能夠生活愉快,關鍵是能夠彼此寬容,及寬容對方的缺點,甚至也寬容他偶爾的不忠貞。而尖刻地對待戀人的人,對戀人的偶爾不忠貞總是不肯遷就的人,往往也都不會幸福。
第三,強硬而不是軟弱地對待戀人。就是要在我永遠愛你的善意的前提下,做到有愛必報,有恨也必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其中,當然是要有限度和分寸的。比如對戀人與其他異性的親熱行為,要有極其強烈的敏感和斬釘截鐵的回報,當然,每次發脾氣都是有限度的,而且還要能寬容對方。
第四,簡單明了而不是山環水繞的對待戀人。愛克斯羅德的實驗證明,在博弈過程中,過分複雜的策略使得對手難於理解,無所適從,因而難以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
知識鏈接:
愛情經濟學
看似很感性的愛情問題其實也可以用經濟學的理論來分析、解釋(經濟學上稱為實證問題。即解釋和預測的問題),甚至尋找解決辦法(經濟學上稱為規範問題,即該如何的問題)。同經濟學一樣,愛情經濟學也可以分為兩個分支,微觀和宏觀。微觀研究的是個人的愛情行為,以及個人進行愛情活動所可能產生的一切形式和結果,如婚姻、家庭、子女,甚至婚外戀等。宏觀則著眼於對總量的研究,如社會上總的愛情趨勢,具有共性的婚姻、家庭等問題啊。
這樣說可能覺得有點空。舉個例子。很多女孩子覺得男孩子不夠浪漫。其實如果套用微觀經濟學分析大眾是偏愛汽車性能還是外觀的方法來分析這個問題,就可能發現,一般的男孩子會較女孩子更實際,而非浪漫,也就是說他們更願意做更多的實用性的事情,而不願意做一點點浪漫的事情。這樣的分析就是實證的方法。如果想要改進男孩子女孩子之間的這個矛盾,那就屬於規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