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嘉嘉出生之日起,每年都有收到來自長輩的幾千元的壓歲錢。父母從未“貪汙”過這筆壓歲錢,而是將它們存起來,供嘉嘉日後使用。從嘉嘉6歲開始,父母便要求他主動將壓歲錢存進先前的戶頭裏,然後將銀行卡交予兒子管理。媽媽跟嘉嘉約定:以後每年的壓歲錢都存入這張卡裏;壓歲錢隻能用於投資,不能用於消費;在兒子年滿18歲前,媽媽是賬戶投資管理人,兒子年滿18歲後,由兒子自己管理賬戶;投資收益和虧損都由兒子承擔;媽媽在替兒子投資股票、基金之前,要征得兒子的同意。父母計劃將賬戶內的資金用於支付嘉嘉日後上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媽媽想經過近10年的投資管理,讓兒子在獲得合理投資收益的同時,學習更多的投資方麵的知識。
教會孩子投資股票
媽媽計劃從嘉嘉上初中開始,也就是他12歲時,給他一些錢讓他開始投資股票。當然,這筆錢和壓歲錢是完全分開的。這筆錢是媽媽借給嘉嘉的本金,讓嘉嘉自主操作股票。倘若賺錢了,嘉嘉隻要把本金還給媽媽即可;倘若賠錢了,這筆錢就相當於為嘉嘉買了個教訓,並不用嘉嘉承擔。媽媽預計的是這樣,在嘉嘉大學畢業,也就是年滿22歲的時候,就有10年的股齡了,這段期間能讓嘉嘉積累相當多的投資經驗,應該可以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投資人了。因為任何一個股票投資人,從不成熟到相對成熟,都要經過至少10年的曆練,沒有人能夠例外。
媽媽給嘉嘉投資股票的錢,並不寄希望於他能賺錢,賠錢同樣是個難得的經曆,因為沒有賠過錢的人很難賺到錢。股票是最合適的投資工具,一個男人學會投資股票不但能賺到錢,更重要的是能學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讓自己更成熟。媽媽希望嘉嘉將來成為一個成功的男人,而投資股票就有助於他日後的成功。所以從嘉嘉10歲開始,媽媽就讓兒子學習看盤;從身邊的汽車、服裝、食品、家電等商品,讓兒子明白上市公司的經營和股票的關係;同時告訴兒子什麼是市盈率。通過兩年的鋪墊與積累,當兒子12歲時就能自己選擇股票了。媽媽讓嘉嘉明白了,投資股票不需要什麼高深的學問,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
小財女心經:
由於如今生活條件好了,紅包的分量都不輕,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父母應先跟孩子說清楚壓歲錢的用法,若遇上用錢不節製的孩子,父母就應該督促孩子將這筆錢存進銀行。
媽媽應該讓孩子明白,投資股票不需要什麼高深的學問,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
真正對子女負責的教育投資
父母真正對子女負責的教育投資不是給孩子留下多少錢,而是教會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賺錢。
讓孩子學會節儉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現在的家長都是極力地溺愛孩子,所以如今的孩子最欠缺的就是節儉的習慣。要養成孩子節儉的習慣,父母的引導與教育十分重要。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你的一些行為舉止在無形當中就會影響到孩子。所以說,如果家長自己很浪費,就很難教育孩子節儉。做爸爸媽媽的在孩子開始懂事後,都應該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節約,比如,在外麵吃飯時不要點過多的菜,如果有吃不完的菜,就要打包帶回家;到小商品市場買一些生活用品和玩具;在商場打折時購買服裝;在商場購物後拿小票去換取停車票;到快餐店吃飯時帶上優惠券。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今天的樣子可能就是孩子明天的樣子,所以家長的言談舉止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不能讓孩子從家裏賺錢
有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和獨立能力,錯誤地讓孩子在家裏“打工”賺錢,比如,孩子刷一次碗便獎勵他10元,擦一次地就給他20元等,這種做法不但不會對孩子有所幫助,還可能造成孩子孤立、沒有團隊意識等性格缺陷。因為孩子和家長一樣,都是家庭的成員,家庭成員從事家務勞動都應該是無償的,如果孩子從事家務勞動可以獲得報酬,那麼在無形中便拉開了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父母仿佛是雇主,而孩子便成為了打工者。一個家庭倘若同公司一般經營,那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又要從何處體現?
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會陪伴他一生。如果在你年老以後,孩子照顧你也要向你收費的話,那你的人生將會是何其的悲涼。也許有人會說:“美國的孩子就為家庭打工賺錢,有的甚至去鄰居家打工賺錢,這樣教育出的孩子也沒見哪裏不好。”但是,中國與美國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相差太大,美國的一些教育經驗並不適合於中國家庭。在孩子18歲之前,應該讓孩子好好學習,倘若孩子想打工,那麼他可以通過假期時間外出尋找機會。並且此時的打工隻能說增長社會經驗,而不能說隻是為了賺錢。在孩子上大學之後,便可以鼓勵孩子在課餘時間打工賺錢,自己的生活費由自己賺得,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請各位家長們記住:孩子打工賺錢可以,但絕不是在家裏。